哪些车企?华为智选车模式合作 现状分析与选择策略

本内容由注册用户李强上传提供 纠错/删除
19人看过

当考虑购买一辆智能电动汽车时,你是否曾在华为赋能的众多车型中感到选择困难?华为智选车模式HI模式的区别、各合作车企的特点以及华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常常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华为与不同车企的合作深度和模式各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做出明智的购车决策至关重要。

华为的三种合作模式解析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主要分为三种模式,每种模式的参与深度和范围各不相同:

标准化零部件供应模式是*基础的合作形式。华为作为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向车企提供单个或部分组件,如电机、电池管理系统、车载通信模块等。这种模式下,华为的参与度相对有限,合作关系较为简单。

Huawei Inside(HI)模式是更深层次的技术合作。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等核心技术。在这种模式下,合作车型可以使用"Huawei Inside"标识,表明该车采用了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初采用此模式的有北汽极狐、广汽埃安和长安阿维塔,但目前北汽极狐和广汽埃安已调整与华为的合作,仅剩长安阿维塔仍在坚持HI模式。

智选车模式是华为参与度*深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华为不仅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还深度参与产品定义、造型设计、营销、用户体验等各个环节,甚至利用自己的渠道帮助销售车辆。目前采用智选车模式的车企包括赛力斯(AITO问界)、奇瑞、北汽和江淮。

智选车模式合作车企现状

华为智选车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合作阵营,各合作伙伴在产品定位和市场表现上各有特点:

赛力斯(AITO问界) 是华为*早也是*重要的智选车合作伙伴。双方合作推出了问界M5、问界M7和问界M9等车型。根据乘联会数据,问界系列在2022年累计销量超过7.5万辆,成为成长*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之一。赛力斯方面表示,与华为的合作是"真正由赛力斯主导,华为高度赋能的联合设计、联合开发、联合质量控制、联合营销"。

奇瑞汽车 是华为智选车模式的新伙伴。双方合作推出的智界S7主要依托奇瑞超级二工厂生产,规划年产50万辆,并于2024年5月达到满负荷生产。奇瑞与华为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华为智选车模式的产能布局。

北汽集团 与华为有着长期合作关系。*初采用HI模式合作极狐品牌,后调整为智选车模式。北汽密云工厂将生产享界S9,规划年产12万辆,进一步完善了华为智选车模式的产品矩阵。

江淮汽车 作为华为智选车模式的新成员,将在江淮肥西超级工厂的X6平台生产尊界系列车型。该平台规划年产3.5万辆豪华新能源车型,定位相对高端。

这些合作伙伴共同构成了华为智选车模式的"生态联盟",按照余承东的说法,"每个车厂做的产品不重叠,组合后的问界生态能够拥有完整的产品系列"。

华为HI模式合作车企演变

Huawei Inside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一些变化和调整:

长安阿维塔 是目前HI模式的主要合作伙伴。阿维塔11作为双方合作的旗舰车型,搭载了华为*新的智能驾驶系统ADS 2.0,售价起步接近32万元。阿维塔科技由长安汽车、华为和宁德时代共同打造,是三方向深度合作的成果。

北汽极狐 曾经是HI模式的重要合作伙伴,推出了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但由于销量表现不佳(月均销量不足千辆),北汽与华为的合作模式已经进行了调整。

广汽埃安 *初也采用了HI模式,但在跑通了自己的智能化技术路线后,放弃了与华为的深度合作,现在华为仅作为其供应商存在。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曾公开表示:"华为是大牌的供应商,它的价格比较高。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HI模式面临的挑战在于,仅仅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并不一定能保证商业成功。正如余承东所言:"只提供*好的技术并不代表*终的产品能够取得商业成功"。

合作模式选择的背后逻辑

车企选择与华为合作的不同模式,反映了各自的战略考量和技术实力:

技术实力较强的车企更倾向于选择标准化零部件供应模式,这样可以保持自身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主导权,避免过度依赖华为。这些车企通常已经有了一定的智能化技术积累,只需要华为提供部分核心组件。

希望快速提升智能化水平的车企可能会选择HI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华为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快速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但同时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

在产品定义、营销和渠道方面需要帮助的车企更倾向于选择智选车模式。这种模式下,华为不仅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还深度参与产品定义、营销和销售环节,能够帮助车企更快地打开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车企与华为的合作模式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双方合作深入和市场需求变化,合作模式可能会进行调整。例如,北汽从HI模式转向智选车模式,广汽则从HI模式退回到简单的供应商关系。

个人观点:生态合作与行业影响

在我看来,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创新反映了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生态化协作正在取代传统的链式供应关系。

华为通过多种合作模式的灵活组合,实现了与不同层次车企的深度协同。这种分层合作策略既保持了与高端品牌的技术合作,又通过智选模式帮助传统车企快速转型,展现了很强的适应性。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华为的入局加速了智能汽车技术的普及和迭代。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推动了整个行业技术标准的提升。特别是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ADS系统的进步促使其他厂商加快研发步伐。

然而,华为的强势地位也引发了一些担忧。部分车企担心过度依赖华为会导致"失去灵魂",正如余承东所言:"传统的车企如果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择我们"。这种担忧使得一些有实力的车企选择自研智能化技术,而非与华为深度合作。

未来,随着华为汽车业务的不断发展,其与车企的合作模式可能会进一步演进。一方面,华为需要尊重车企的主导权,避免过于强势;另一方面,车企也需要开放心态,认识到在智能化时代,合作共赢比单打独斗更有可能成功。

对于消费者来说,华为与多家车企的合作带来了更多样化的产品选择。不同预算和需求的消费者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华为赋能车型,从经济型到豪华型,覆盖了广泛的价格区间和市场细分。

*重要的是,华为与车企的合作实践为整个汽车产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参考。这种跨界合作、生态共赢的模式,可能会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主流合作范式,影响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方向。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