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在为无线充电产品的Qi认证头疼?提交资料反复被拒、测试样品总是不达标、认证周期一拖就是几个月……这些困扰正是无数硬件开发团队的真实写照。Qi2作为无线充电联盟的*新标准,虽然带来了磁吸精准对位和15W**快充的全新体验,但其认证要求的严苛程度也让众多开发者望而却步。
别担心,通过大联大世平基于易冲半导体芯片的成熟方案,你可以大幅简化认证流程。本文将为你完整解析Qi2认证的核心要点与设计技巧,帮助你一次性通过测试,快速抢占市场先机。
Qi2认证绝非简单的“技术门槛”,而是产品进入主流市场的必备通行证。没有认证的产品将面临三大困境:
无法使用官方标识:产品不能标注Qi或Qi2标志,消费者无法识别其兼容性。
主流平台禁售风险:亚马逊、天猫等电商平台会下架未认证产品。
用户体验无保障:充电效率低、发热严重,甚至可能损坏设备。
与之前的Qi标准相比,Qi2*大的革新在于引入了MPP磁功率分布协议。它通过内置磁铁环实现自动对准,将充电效率从传统方案的70%提升至83.5%,同时将充电半径控制在4mm以内,避免了能量浪费。
**步:方案选型与芯片确认
选择已通过Qi2预认证的芯片平台是成功的基础。易冲半导体的WB8118和CPS8200芯片均已获得Qi2兼容性验证,内置了符合标准的通信协议和保护机制。
WB8118特性:支持15W输出,集成全桥驱动器和稳压器,采用QFN 24脚封装(3mm×4mm×0.55mm)。
CPS8200特性:支持高达60W输出,内置32位处理器和DC/DC控制器,适合大功率应用。
第二步:硬件设计关键点
线圈设计:必须使用WPC认可的线圈型号(如A11a),电感值和Q因子需严格符合标准。
磁铁布局:磁铁数量、强度和排列方式必须与苹果MagSafe标准一致,确保吸附力在4-5N之间。
电路保护:必须包含过压、过流、过温三重保护电路,阈值设置参考芯片规格(如WB8118内置保护方案)。
第三步:软件协议实现
MPP协议栈集成:使用芯片厂商提供的标准协议栈,避免自行开发。
FOD异物检测:实现高精度Q值检测和功率损失计算,确保金属异物进入时立即停止充电。
动态功率调整:根据接收端需求实时调整输出功率,避免过充。
第四步:预测试验证
在正式送检前,必须完成以下自测:
通信协议测试:验证ASK调制和解调功能正常。
效率测试:确保在15W输出时系统效率不低于80%。
温升测试:满负荷运行30分钟,线圈温升应低于40°C。
**阶段:文档审查
准备技术文档、电路原理图、PCB布局图、BOM清单和用户手册。文档必须详细说明所有关键参数和安全特性。
第二阶段:样品测试
向WPC授权实验室(如UL、TUV)送样3-5台样品,进行全面测试:
电气性能测试:输出电压精度、纹波系数(<150mVp-p)、效率曲线。
安全测试: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异物检测响应时间。
互操作性测试:与不同品牌手机和接收器的兼容性。
耐久性测试:连续工作24小时无故障。
第三阶段:审核发证
测试通过后,WPC审核报告并颁发认证证书。整个过程通常需要4-6周,使用预认证方案可缩短至2-3周。
问题一:FOD检测误报
原因:环境电磁干扰或Q值检测精度不足。
解决:优化检测算法,增加数字滤波,使用高精度ADC(如12位以上)。
问题二:效率不达标
原因:线圈损耗大或开关管选型不当。
解决:选择低Rds(on)的MOSFET(如19mΩ以下),使用利兹线减少涡流损耗。
问题三:磁力不符合要求
原因:磁铁强度偏差或布局错误。
解决:使用高斯计**测量磁场强度,确保符合MPP定位要求。
问题四:协议通信失败
原因:ASK调制深度不足或FSK频率偏移。
解决:调整调制电路参数,确保通信信号清晰稳定。
BOM成本控制策略:
选用高度集成芯片:如WB8118单芯片集成驱动器、稳压器和通信接口,减少外围元件数量。
标准化线圈选择:使用WPC推荐的标准线圈,避免定制成本。
简化结构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减少机械零件数量。
量产测试要点:
建立测试工装:每个产品必须经过功能测试、FOD验证和功率校准。
抽检高温老化:每批次抽取5%样品进行85°C/85% RH高温高湿测试。
记录关键数据:保存每个产品的测试数据,便于质量追溯。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Qi2认证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市场准入,更在于它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标准化。磁吸精准对位解决了无线充电*大的痛点——放置位置随机导致的低效率问题。随着Qi2生态的完善,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创新应用,如桌面嵌入式充电、车载无感充电等。
对于开发者来说,选择与大联大世平这样的分销商合作,*大的优势在于他们能提供从芯片到认证的全链条支持。不仅提供易冲半导体的成熟方案,还能协助完成测试认证,大大降低了开发风险和时间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Qi2标准仍在演进中。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发布支持更高功率(可能达30W以上)的更新版本。因此,在设计当前产品时,建议预留一定的升级空间,如选择支持更宽电压范围的芯片(如WB8118的3.3V-18V输入),以便未来平滑过渡到新标准。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