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华为如何选择 关系现状全解析 独立发展与竞争格局指南

本内容由注册用户李强上传提供 纠错/删除
15人看过

关注手机行业的朋友,*近可能都被荣耀与华为的关系传闻刷屏了。各种猜测和解读层出不穷,但荣耀CEO赵明已经明确表示:"荣耀回归华为绝无可能"。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故事?独立后的荣耀与华为究竟是何种关系?作为消费者,又该如何看待这两个品牌呢?

▍从"父子"到对手:一场不得已的分离

荣耀(HONOR)*初成立于2013年12月16日,是华为为应对小米等互联网品牌而推出的子品牌,主打性价比市场。在那些年里,荣耀依托华为的麒麟芯片EMUI系统供应链体系,迅速成为线上****,与华为形成了完美的"高端+中端"双品牌互补格局。

转折点发生在2020年。由于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不断升级,为保全荣耀的供应链,华为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荣耀整体出售。2020年11月17日,华为以1000亿元的价格将荣耀打包出售给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个由深圳国资和经销商组成的联合体)。这是一次真正的"断腕求生",荣耀带走了8000多人的团队,从此开始了独立运营之路。

▍独立后的荣耀:走出自己的路

独立后的荣耀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首先需要解决的是 "去华为化" 问题:

系统层面,荣耀放弃了华为的EMUI系统,转而自研MagicOS并接入安卓生态。

硬件方面,荣耀不再使用华为的麒麟芯片,转而与高通、联发科等芯片供应商合作,推出了如青海湖电池动态鹰眼抓拍等差异化技术。

供应链重组是另一个重大挑战。荣耀需要建立自己独立的供应链体系,摆脱对华为供应链的依赖。

经过这些调整,荣耀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相当不错。独立后,荣耀手机的市场份额一度登顶国内手机销量排行榜,达到了17.2%的份额,甚至超过了华为的17%。

▍华为的态度:鼓励竞争,期待对手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荣耀送别会上的态度很能说明问题。他鼓励荣耀尽快拥抱全球资源,与供应商建立关系,并鼓励荣耀努力成为华为全球*强的竞争对手。他甚至说:"超越华为,甚至可以喊打倒华为,成为你们一个自我激励的口号。"

这种态度反映了华为的格局和智慧。在任正非看来,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威胁,而是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华为的回归让整个行业充满了活力、竞争力和挑战力。

▍现在的真实关系:独立竞争,各自精彩

时至今日,荣耀与华为在法律和商业上已经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实体:华为不再持有荣耀任何股份,也不参与荣耀的经营管理与决策。

品牌定位上,华为手机主要针对高端消费人群和商务人士,致力于打造高端、时尚、商务的产品形象,价格相对较高;而荣耀手机则主要面向年轻一代,注重性价比,价格通常在三千元以下,主打中低端市场。

技术路线也产生了分化:华为深耕鸿蒙生态与卫星通信;荣耀则侧重AI与快充技术。华为手机使用自家的鸿蒙系统(HarmonyOS),而荣耀手机使用独立研发的MagicOS系统。

但在某些方面,两者仍存在相似性:荣耀保留了华为的部分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在芯片、影像技术、通信技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累和创新。

▍为何回归"绝无可能"?多方因素决定

赵明之所以明确表示回归"绝无可能",是有其现实考量的:

法律和股权结构已经完全不同。荣耀现在由深圳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有着全新的股东架构和决策体系。就算荣耀想要回归,也得问深圳国资同不同意,毕竟当年是花了大价钱买来的。

商业策略上也不支持回归。当初分家就是为了躲避制裁,保留实力。现在美国还在制裁华为,荣耀在外面发展得好好的,没必要回去"挨打"。

市场竞争的需要也促使两者保持独立。华为和荣耀现在已经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荣耀Magic系列对标华为Mate系列,数字系列紧盯Nova系列。2024年数据显示,华为国内份额17.2%,荣耀16.8%,呈现出贴身肉搏的态势。

▍作为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面对华为和荣耀这两个既有渊源又各自独立的品牌,消费者可以根据以下几点做出选择:

如果你追求**高端体验和品牌溢价,华为的Mate系列和P系列可能更适合你。华为整体做工优于荣耀,其稳定的生产线会优先满足华为手机的生产,更精致优越的手机零部件也会率先在华为手机上使用。

如果你注重性价比和年轻化设计,荣耀产品可能更有吸引力。荣耀手机在保持不错品质的同时,价格更加亲民,MagicOS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拥有智慧互联、智能助手等特色功能。

考虑生态系统也很重要。如果你已经拥有华为生态的其他设备(如平板、笔记本、手表等),选择华为手机可能获得更好的协同体验。而荣耀也在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虽然规模不如华为,但也在不断完善中。

售后服务和支持也是考量的因素。华为的售后服务网络相对更加完善,但荣耀的售后服务也在快速建设和改进中。

▍个人观点:竞争促进进步,受益的是消费者

从行业观察者的角度看,荣耀与华为的这种"竞争关系"对行业和消费者都是一件好事。

竞争促进创新。当两个品牌相互竞争时,都会不断推出更好的产品、更创新的技术来吸引消费者。华为在卫星通信和鸿蒙生态上的深耕,荣耀在AI和快充技术上的侧重,都是这种竞争的积极结果。

市场更加多元。华为和荣耀的独立竞争,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市场不是只有一种声音、一种产品,而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价格更合理。竞争往往会导致价格更加合理,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出现。荣耀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华为的定价策略,迫使两个品牌都在价格和性能之间寻找**平衡点。

需要注意的是,品牌认同感也是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有些消费者出于对华为品牌的认同和喜爱,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华为产品;而有些消费者可能更喜欢荣耀所代表的年轻化和性价比。

从长远来看,技术差异化会越来越明显。随着两个品牌独立发展的时间越来越长,技术路线和产品特色的差异会更加明显,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做出更明确的选择。

*后建议:对于正在犹豫选择华为还是荣耀的消费者,建议抛开"同源"的顾虑,将两个品牌视为完全独立的选择。根据自己的预算、需求、偏好来做出决定,而不要过于纠结于两者的渊源关系。无论是华为还是荣耀,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发展出了独特的产品特色和优势,值得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选择。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