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Intel 18A制程的良率在2025年夏天仅达到10%左右时,英特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这个被寄予厚望的1.8纳米制程不仅关系到Panther Lake处理器的如期上市,更决定着英特尔能否重夺半导体制造领导地位。那么,Intel如何突破这一良率瓶颈?风险量产阶段又隐藏着哪些技术奥秘?
风险量产是半导体行业的标准术语,指的是新制程技术达到可量产程度后的初步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将完整的芯片设计投入小批量生产,通过调整制造流程来验证节点和工艺设计套件(PDK)的稳定性。
对于Intel 18A来说,风险量产始于2025年3-4月,主要目标是完成小批量晶圆生产验证,将缺陷密度降至0.4以下,接近量产标准。这个过程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却是技术成熟必经的关键步骤。
与传统的研发阶段不同,风险量产阶段的产品已经可以用于制造工程样品,只是企业还不会提供像完全合格节点那样严格的良率保证。这正是某些客户愿意承担风险以获取上市时间优势的原因。
Intel 18A面临的核心问题是良率远低于盈利门槛。截至2024年底,Panther Lake芯片的良率仅为5%,到2025年夏天虽升至10%左右,但仍远低于行业标准。半导体行业的共识是,良率需要达到70%-80%才能实现稳定盈利。
导致良率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复杂性。Intel 18A一次性引入了两大革命性技术:RibbonFET全环绕栅极晶体管和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这种激进的技术升级虽然带来了性能飞跃,但也大大增加了制造难度。
生产设备稳定性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新制程的早期阶段,生产设备需要不断调试和优化,这个过程直接影响到良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RibbonFET晶体管优化是提升良率的关键。与传统FinFET架构相比,RibbonFET采用垂直堆叠的带状沟道设计,能提高晶体管密度和能效。通过**控制电流,可以减少漏电问题,从而提高良率。
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的改进同样重要。这项技术通过将电源网络转移至晶圆背面,降低了30%的电阻损耗,并释放了芯片正面空间用于信号布线。测试结果显示,该技术使芯片区域标准单元利用率超过90%,对良率提升有直接帮助。
High-NA EUV光刻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的制造能力。Intel在18A工艺中采用ASML的High-NA EUV光刻机,能够以更高精度雕刻更小的晶体管特征。第二代设备的安装进度符合量产需求,为良率提升提供了硬件保障。
工艺调试与优化需要系统化推进。英特尔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加强设备维护和质量管控等方式来提高良率。**财务官David Zinsner表示,新任CEO陈立武比以往更多地与供应链人员沟通,并提供数据以帮助提高芯片良率。
短期优化集中在2025年下半年。英特尔需要在Panther Lake第四季度发布前大幅提升良率,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没有这样的提升,英特尔可能不得不以较低利润率或亏本方式销售部分芯片。
中期目标是在2026年**季度实现大规模量产。按照计划,俄勒冈州工厂将启动产能爬坡,Panther Lake处理器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Clearwater Forest服务器芯片计划2026年初量产。
长期良率管理需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良率提升是一个持续过程,即使开始大规模量产,仍需不断优化和改进。英特尔通常要等到良率达到70%-80%才能获得*大份额的利润。
代工业务发展直接取决于18A的成功。英特尔希望通过18A制程赢得制造订单,并重振其在高端高利润芯片生产方面的优势。如果表现良好,未来一两年内有望实现翻盘。
技术领导地位面临重大考验。18A是英特尔"四年五个节点"计划的核心节点,承载着夺回半导体**地位的战略目标。其实际性能表现将决定着英特尔未来几年的发展状况。
客户信心与市场定位受到良率影响。低良率不仅可能延迟高端芯片的量产进度,还会直接影响其盈利性,给英特尔重振往日荣光、发展晶圆代工业务的计划蒙上阴影。
个人观点: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Intel 18A的良率挑战反映了先进制程研发的极端复杂性。同时引入RibbonFET和PowerVia两大创新技术虽然技术优势明显,但也大大增加了量产难度。这种"双技术跃进"策略的风险和回报都需要谨慎评估。
战略耐心可能比技术突破更为重要。半导体历史表明,新制程节点的良率提升往往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英特尔需要管理好市场预期,避免因短期压力而做出不利于长期发展的决策。
生态合作可能是破局关键。良率提升不仅仅是制造部门的事情,需要设计、设备、材料等多方面的协同创新。加强与EDA厂商、设备供应商和材料企业的合作,可能加速良率提升进程。
差异化竞争值得考虑。除了追求通用逻辑制程的良率提升,英特尔还可以聚焦于某些特定应用领域(如高性能计算、AI加速等),在这些领域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和良率提升。
**数据视角:
根据行业分析,Intel 18A要实现盈利,良率需要达到70%-80%的水平。这对于目前仅为10%左右的良率来说,意味着需要提升6-8倍,任务十分艰巨。
值得注意的是,良率的提升往往不是线性的。在达到某个临界点后,良率可能会出现加速提升的趋势。英特尔可能需要突破某些关键技术瓶颈,才能实现这种加速。
从时间维度看,新制程节点从风险量产到实现70%以上良率通常需要12-18个月。如果Intel 18A在2025年初进入风险量产,那么到2026年中后期可能才能达到理想的良率水平。
Intel 18A的良率提升之路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工艺优化和生态合作,英特尔有望突破当前的良率瓶颈,实现制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对于整个半导体行业来说,Intel 18A的良率攻坚过程提供了宝贵经验,展现了先进制程研发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无论结果如何,这一过程都将推动半导体制造技术向前发展。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