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英伟达突然失去摩根士丹利"**芯片股"地位,你是不是也在疑惑AI芯片行业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AI芯片需求趋势正在经历深刻重构,这不仅影响了英伟达的市场地位,更预示着整个半导体投资逻辑的转变。摩根士丹利将西部数据取代英伟达作为**推荐,背后反映的是从单纯算力追求向性价比与多元化的战略转移。
摩根士丹利做出这一调整的核心原因是看到了行业逆风因素的积聚。英伟达虽然在过去凭借AI芯片需求爆发获得了惊人增长,但现在面临多重挑战:中国市场受限、竞争对手崛起、客户自研芯片趋势加速。
大摩注意到西部数据在NAND领域的上涨趋势已经很明显,而且相比英伟达,西部数据有一个关键优势——它被允许向中国大陆市场出货,甚至可以向华为供货。这种市场准入优势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
更重要的是,分析师认为AI芯片需求可能被高估了。随着DeepSeek等公司展示出用低成本和非**芯片也能训练高质量AI模型,市场开始重新评估到底需要多少高端算力。这种认知转变动摇了英伟达高估值的基础。
AI芯片需求正从单纯追求算力规模向效率优化转变。DeepSeek展示的案例极具颠覆性——仅用550万美元成本和约2000个特供版芯片,就实现了与OpenAI、Meta巨头相媲美的模型效果。这意味着原来需要花费数亿美元的训练任务,现在可能只需要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成本。
推理需求增长快于训练需求是另一个重要趋势。随着AI模型大量部署落地,推理在工作负载中的占比不断提升。英伟达自己也透露,过去销售的数据中心芯片中超过40%用于推理。推理对芯片性能要求相对较低,这降低了行业门槛,让更多竞争者有机会分食市场。
客户结构也在变化。大型云服务商如亚马逊、谷歌、Meta和微软都在设计自己的AI芯片,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这种去中心化趋势意味着英伟达很难再保持过去那种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
区域化需求差异日益明显。中国市场由于受限无法获得*先进芯片,正在培育本土替代供应链;其他地区则更关注总拥有成本和能效表现,而不是单纯追求峰值性能。
英伟达的竞争对手正在多个层面发起挑战。AMD凭借MI300系列在性能上逼近英伟达产品,并以价格优势吸引客户。AMD声称MI300X芯片在运行Llama 2-70B模型时,大核表现达到H100的1.1倍。
英特尔推出了Gaudi 3芯片,在训练时间上相比H100有**1.7倍的优势。虽然英特尔在AI芯片领域规模尚小,但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中国本土芯片企业如华为、寒武纪等也在快速崛起。由于美国出口限制创造了保护性市场环境,这些企业有机会先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再逐步提升竞争力。
客户自研芯片是*具威胁的竞争形式。谷歌与博通合作多年,已经推出第六代TPU芯片Trillium;亚马逊发布了Graviton 4和Trainium 2;微软推出了Maia 100。这些定制化芯片虽然不一定对外销售,但直接减少了向英伟达的采购需求。
地缘政治正在加速芯片产业链的重构。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升级,使英伟达特供版芯片性能大打折扣,难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这直接冲击了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收入,而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计算市场,也是约50%AI研究人员的聚集地。
各国都在追求半导体自主可控。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从全球化分工向区域化布局转变,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大本土供应链建设力度。这种趋势使得英伟达需要适应更加碎片化的市场环境。
关税和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了运营复杂度。摩根士丹利在分析中也提到,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影响芯片股表现的重要因素。企业需要为不同市场制定不同策略,增加了成本和复杂度。
技术标准开始分化。在不同市场和技术路线的影响下,AI芯片可能逐渐形成不同的技术标准和生态体系,这将进一步挑战英伟达的全球统一架构策略。
中国市场对英伟达具有战略重要性。黄仁勋曾预计,中国市场今年对英伟达意味着约500亿美元的机遇,如果能凭借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切入这一市场,且今年的市场规模达到500亿美元,那么可以预计,随着全球AI市场的整体发展,中国市场规模每年能实现50%左右的增长。
但现实是英伟达在中国市场面临重重障碍。美国政府的出口限制使英伟达无法向中国销售*先进芯片,只能提供性能大幅缩减的特供版。同时,中国也在限制国内企业使用英伟达芯片,鼓励本土替代。
中国本土芯片企业的崛起正在挤压英伟达的空间。华为昇腾920芯片预计下半年量产,性能接近英伟达H20;寒武纪等初创公司也获得更多关注和资源。虽然技术差距仍然存在,但已经足以满足大部分国内需求。
开源模式的兴起降低了对中国企业的门槛。DeepSeek等开源模型的出现,使中国企业能够基于相对较低的算力需求开发高质量AI应用,减少对高端英伟达芯片的依赖。
资本市场正在重新评估芯片股的投资逻辑。摩根士丹利将2025年英伟达GB200出货量从此前的3万-3.5万大幅下调至2万-2.5万件,*差的情况出货量可能低于2万。这一调整可能导致GB200供应链的市场影响达300亿至350亿美元。
估值方法正在调整。市场开始更加关注市盈率、现金流等传统估值指标,而不是单纯看成长性。台积电2025年预估市盈率仅15.5倍,相比其过去平均的16.5倍水准更具评价优势。这种估值回归也影响了对英伟达的定价。
风险溢价要求提高。由于地缘政治和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这进一步压低了芯片股的估值水平。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不确定性就导致了这种风险溢价的上调。
投资重心从硬件向应用转移。随着AI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资本市场开始更多关注AI应用和软件公司,认为这些领域可能有更大的增长潜力。这种转变减少了流向芯片板块的资金。
面对芯片行业的复杂变化,普通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分散投资降低风险,不要过度集中于单一个股或细分领域。可以考虑投资覆盖整个半导体生态的ETF或基金,避免个体风险。
关注估值合理性,避免追逐过热标的。台积电2025年预估市盈率15.5倍,相比同业更具吸引力。这种估值优势在市场波动时提供了一定安全边际。
重视现金流和分红,选择财务稳健的公司。英伟达宣布将股票回购规模扩大至600亿美元,并派发股息。这种股东回报在成长性放缓时显得更加珍贵。
把握国产替代机遇,关注中国本土芯片企业。由于外部限制和内部鼓励,中国半导体企业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成熟制程和特色工艺领域。
长期布局新兴领域,如氮化镓功率器件、Chiplet先进封装等。这些技术可能在未来3-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提前布局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在我看来,英伟达失去大摩**地位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折——AI芯片行业从野蛮生长进入理性发展期。过去那种无脑追求算力规模的投资模式正在被效率导向的新逻辑取代。
多元化将成为新常态。未来很难再有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会形成多供应商、多技术路线并存的格局。就像西部数据在存储领域的优势得到认可一样,不同公司在各自细分领域都会有表现机会。
地缘政治因素不会消失,但会逐渐被市场消化。企业会学会在多重限制下运营,投资者也会逐渐适应这种新的环境。台积电能够被大摩重新列为**,就是因为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逐渐明朗化。
中国市场的长期价值依然存在,但获取方式可能发生变化。英伟达可能需要通过技术授权、合资企业等新模式来参与中国市场,而不是简单的芯片销售。
*重要的是技术创新不会停止。从HBM内存到氮化镓功率器件,从Chiplet封装到光计算,新的技术突破仍在不断涌现。这些创新将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也会创造新的投资机会。
投资者需要认识到,芯片行业正在从成长股向价值股转变,但这不意味着投资价值的消失,而是需要更加精细化的投资策略和更耐心的持有周期。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