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ARM股价单日暴跌12%的新闻,许多投资者**反应是:这家芯片设计巨头到底怎么了?事实上,ARM在2025年8月初经历的股价巨震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低于预期的利润指引、大胆的战略转型和智能手机市场疲软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ARM在2025财年**季度的财务表现看似平稳,实则暗藏隐忧。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2%至10.5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达到35美分,这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然而,市场对ARM的期望远不止于"符合预期"。
真正引发抛售的是公司对第二财季的展望。ARM预计调整后每股收益在29-37美分之间,中值33美分较华尔街预测的35美分低5.7%。这种保守预测在ARM的高估值背景下被放大——该股预期收益倍数高达80多倍,远超英伟达、AMD等AI芯片制造商。
细分业务数据揭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虽然同比增长25%至5.85亿美元,但仍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5.9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授权收入同比下降1%,表明公司获取新设计授权的能力可能正在减弱。
ARM**执行官Rene Haas宣布公司将投资开发自有芯片,这标志着其商业模式的重大转变。长期以来,ARM主要通过向其他公司授权芯片蓝图获取利润,客户包括从英伟达到亚马逊等众多芯片设计巨头。
如今,ARM计划构建从chiplet(小芯片模块)、实体芯片、主板到系统的"全套产品"。这一转型意味着ARM将不可避免地与现有客户竞争订单。例如,高通此前就曾与ARM就技术授权问题对簿公堂,指控ARM的计算子系统(CSS)存在与客户竞争的嫌疑。
为推进这一战略,ARM已开始从客户中招募人才,组建能够生产chiplet和成品芯片的团队。这种战略转变虽然可能带来长期增长机会,但短期内必然会导致运营支出显著增加,从而压缩利润空间。
ARM面临的另一个核心挑战是对智能手机市场的过度依赖。尽管公司试图多元化发展,但智能手机领域仍占其版税收入的60%以上。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正在放缓。**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2025年4月至6月期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仅增长1%。这种疲软源于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宏观经济挑战,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部分大客户如高通、联发科的新一代芯片设计周期延长,导致订单交付延迟,进一步影响了ARM的授权业务增长。ARM**财务官Jason Child承认,这些因素已经对业务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ARM正不断增加支出以把握人工智能热潮机遇。公司**执行官Rene Haas表示:"我们做出了加大投资的明确决定,正在加速研发投入"。
这种投入已经带来了一些成效——AI相关收入同比增长超50%。Haas还提到了"星际之门AI计划"带来的机遇,该计划由OpenAI和ARM的母公司软银集团支持,将包括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
然而,短期来看,支出激增会影响利润。分析师指出,随着ARM从传统的IP业务模式向产品业务模式转型,其成本结构正在经历"重大变化"。Needham分析师表示:"虽然我们认为Arm从销售处理器核心IP到销售CSS的转型基本成功,但接下来的转型将是一个更大的飞跃,可能也将带来更高的代价"。
面对ARM的股价暴跌和战略转型,华尔街分析师们呈现出有趣的分歧。
看多观点:
摩根士丹利维持"增持"评级和194美元的目标价,认为ARM正在为长期需求做准备。Guggenheim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187美元,认为ARM是人工智能的明确受益者之一。KeyBanc甚至将目标价从175美元上调至190美元,认为若ARM能获得10%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增量营收。
谨慎观点:
Needham保持"持有"评级,指出转型可能带来更高代价。瑞银分析师认为,ARM的多元化战略短期内难以抵消智能手机市场疲软的影响。
市场共识:
大多数分析师认为,当前的高支出是为未来转型为更强大企业的必要投资。短期阵痛可能为长期AI增长铺路,但转型过程中的执行风险和竞争压力不容忽视。
从我作为科技行业观察者的角度来看,ARM的股价暴跌反映了市场对高估值科技股的预期管理失衡问题。当一家公司的估值达到80多倍预期收益时,任何细微的业绩不及预期都会被放大。
ARM的战略转型虽然冒险,但可能是必要的。传统的IP授权模式面临增长瓶颈,而数据中心和AI芯片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然而,与客户竞争始终是危险游戏,需要**的执行力和产品差异化能力。
对于投资者,我建议采取分阶段策略:
1.短期观望:等待股价找到稳固支撑位,关注后续财报中运营支出的变化趋势。
2.中长期关注转型进展:特别是自研芯片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竞争力。
3.多元化对冲:考虑同时投资ARM的客户和竞争对手,以对冲ARM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数据视角:
根据行业分析,到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8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这意味着ARM正在进入一个巨大且快速增长的市场,但同时也需要面对英伟达、AMD等已经在该领域深耕多年的强大竞争对手。
同时,ARMv9架构的采用率正在提升,其特许权使用费比v8架构要贵,这为ARM提供了长期定价能力。随着v9占比从当前的25%进一步提升,ARM有望实现更好的营收增长。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