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扎克伯格开出1亿美元签约金挖走OpenAI四位核心研究员时,Sam Altman可能真的慌了。这四位研究员——赵盛佳、余家辉、毕树超和任泓宇——有个共同点:本科均毕业于中国**高校(清华、中科大、浙大、北大),且是GPT-4o、o1-mini等关键项目的核心贡献者。Meta此次挖角,直接触发了OpenAI的紧急响应:全员放假一周,并火速重新调整薪酬方案,试图稳住军心。这场看似突发的人才地震,其实暴露了AI行业激烈竞争下,人才争夺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面对Meta的强势挖角,OpenAI的应对可谓“简单粗暴”——给钱,给更多的钱。据披露,OpenAI**研究官Mark Chen在内部备忘录中直言,公司正“夜以继日地与那些有录用条件的人交谈”,并承诺将“重新调整薪酬,并寻找创造性的方式来表彰和奖励**人才”。
其薪酬策略的核心是其独特的利润参与单位(PPU) 激励机制。这是一种OpenAI独创的、与公司未来利润挂钩的奖励单位。一名软件工程师的年薪总包约为92.5万美元,其中包含30万美元的基本工资和估值62.5万美元的PPU。这些PPU分4年授予员工,其*终价值取决于OpenAI的盈利能力和外部投资估值。
更有甚者,OpenAI据传正在讨论一项更为激进的方案:允许员工直接持有公司约三分之一的股份,使其与微软的持股比例相当。若公司未来上市,这批员工将瞬间实现财务自由。2025年,OpenAI预计在股权激励上的总支出高达60亿美元,这与其在AI推理计算上的花费持平,可见其留人决心。
Meta愿意支付天价,看中的是这些华人科学家无可替代的技术价值。这四位专家在OpenAI负责的都是*前沿且核心的方向:
余家辉(Jiahui Yu):曾任谷歌DeepMind Gemini项目多模态负责人,在OpenAI领导感知团队,是o3、o4-mini、GPT-4.1和GPT-4o等项目的重要***。
任泓宇(Hongyu Ren):o3-mini和o1-mini的创建者,也是o1的基础贡献者,并担任了GPT-4o mini的负责人。
毕树超(Shuchao Bi):OpenAI的后训练-多模态组织负责人,拥有丰富的产业界经验,曾是谷歌技术主管和YouTube工程总监。
赵盛佳(Shengjia Zhao):在大型语言模型训练优化方面是关键贡献者,参与了GPT-4、GPT-4o和o1的开发。
扎克伯格为Meta的AI战略豪掷650亿美元,并备妥130万个GPU。挖走这些能主导关键项目的**人才,无疑能极大加速Meta自身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研发进程,其战略价值远超过亿美元级的签约金。
此次事件再次凸显了中国培养的AI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数据显示,全球**AI研究人员中,有47% 在中国接受的本科教育,远高于美国的18%。在美国的**AI研究机构中,来自中国的AI人才占比甚至达到了38%,略高于美国本土的37%。
这些由中国**高校培养的人才,许多选择赴美深造(尽管这一比例从2019年的56%下降至2022年的36%),并*终留在美国发展。例如,GPT-4团队的核心贡献者中,约有20%的研究人员来自中国。
美国凭借其**的大学、**的企业和成熟的创新生态,构建了强大的“人才磁场”。硅谷提供了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化、从天使投资到IPO的完整生态系统,让研究者能快速将想法变为现实。这种“无缝对接”的体验,对**人才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这场挖角风波背后,是中美科技生态和制度环境的深层竞争。
科研环境与效率:硅谷公司能为研究员提供几乎无限制的算力支持,例如在英伟达,研究员可以随时调用*新的H100集群。相比之下,国内申请GPU集群可能需要层层审批,采购周期长达数月。
评价体系差异:国内高校和研究院所往往更重视论文发表数量,而硅谷则更看重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影响力。许多年轻学者更青睐能快速验证想法的环境。
签证与文化因素:美国科技公司为吸引**人才,通常会主动协助办理绿卡。此外,硅谷庞大的华人科学家群体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社区,减少了文化和语言障碍。
OpenAI的“金元留人”策略可能短期内稳定团队,但也带来了巨额财务负担。其2024年股权激励成本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119%。这种模式能否持续,取决于OpenAI未来的商业化成功与否。
对于中国而言,应对高端AI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创新生态:
政策支持:诸如深圳等地已出台政策,对**AI团队落户*高奖励1亿元。
企业努力:国内头部AI企业正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酬,并尝试改善研发环境,例如为科学家配备专职行政团队,减少非研究性工作。
根本之道: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流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立更灵活且看重实际技术贡献的评价机制,才是长远留住人才的根本。
个人观点:
这场人才争夺战,表面上是巨头之间关于薪酬和待遇的比拼,深层次则是创新体系、科研文化和制度环境的竞争。中国拥有***的人才培养能力,但如何将这种培养优势转化为留人优势,需要构建一个不仅能提供丰厚报酬,更能让人才心无旁骛地追求创新、并快速实现价值的生态系统。
下一次技术浪潮的***,很可能属于那个能吸引全球*聪明大脑并让其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地方。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