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国产光刻机借壳上市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许多投资者都在关注:到底哪些公司可能参与重组?市场传闻是真是假? 尤其在上海微电子(SMEE)撤回IPO后,借壳似乎成了*可能的上市路径。但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一起来挖一挖。
8月13日,中颖电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直接回应了市场传闻。他们表示:“不清楚传闻来源,请以公司公告为准。”并特别强调——“当前只会考虑IC设计公司”。这意味着,中颖电子自身定位清晰,暂时与光刻机厂商的资本运作无关。
而在这之前,上海微电子原计划独立IPO,但在2024年10月主动撤回了申请。这一次的回应,无疑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但也让真相更加明朗。
尽管中颖电子否认,但市场猜测并未停止。从多方信息来看,上海微电子的借壳可能着眼于其他上海国资旗下的上市公司。主要有这样几个可能的目标:
海立股份(600619):与上海微电子同属上海电气体系,业务协同性强(如光刻机冷却系统),市值约100亿,符合“小市值壳资源”特征。
华建集团(600629):上海国投旗下上市平台,市值62亿,虽业务协同性较弱,但政策支持力度大。
张江高科:虽未直接列为壳公司,但通过子公司持股上海微电子10.779%,是产业链重要参与者。
上海微电子选择借壳上市,背后有这样几个深层次原因:
1.时间效率:IPO审核周期长,而借壳可更快对接资本市场,满足研发和扩产的资金需求。
2.技术保密性:光刻机核心参数及研发进度涉及产业安全,借壳可降低信息披露压力。
3.政策驱动:2025年是国企改革收官年,上海国资委需完成剩余30%的改革任务,整合旗下半导体资产。
如果上海微电子成功借壳,其估值预计达到6000亿元,将成为A股半导体板块的巨头。
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需注意两点:
借壳传闻易引发股价波动,但只有官方确认的信息才可信;
半导体行业资本运作频繁,需关注公司的技术突破和业务协同性,而非单纯追逐消息。
光刻机被誉为“半导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国产化进程一直备受关注。尽管借壳传闻频频扰动市场,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微电子在28nm浸没式光刻机上的技术突破以及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对于投资者来说,理性看待市场消息,关注企业基本面和技术实力,才是长期价值投资的关键。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