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规划AI算力建设的你,是否也在为英伟达GPU价格高昂、供应紧张、技术路线单一而焦虑?当Meta、微软、OpenAI和甲骨文等科技巨头纷纷开始采购AMD*新AI芯片时,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成本考量,更是企业规避供应链风险的战略选择。
根据行业数据显示,英伟达目前在数据中心AI市场拥有98%的市场份额,几乎形成垄断态势。这种过度依赖带来了两个核心问题:一是采购成本居高不下,英伟达H100 GPU单价高达约4万美元;二是供应链风险集中,一旦英伟达产能或供应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企业的AI业务发展。
更重要的是,企业意识到技术多样性的价值。正如一位分析师指出的,各大厂商都在试图找到第二种方案,以此确保自身仍然有"选择权"。这种需求推动了替代方案的发展,包括AMD的MI300系列和自研ASIC芯片的兴起。
基于当前市场情况,企业主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替代方案:
AMD Instinct MI300系列
MI300X拥有192GB HBM3内存,显存容量远超英伟达H100,能满足更大型AI模型的需求。AMD声称MI300系列在性能上能与英伟达H100相媲美甚至超越,而价格更具竞争力。
自研ASIC芯片方案
大型云厂商正与ASIC芯片厂商合作,自研AI芯片以降低对英伟达GPU的依赖。博通的客户包括谷歌和Meta,Marvell的客户则包括微软和亚马逊。这种方案虽然前期投入大,但长期来看能实现更好的定制化和成本控制。
混合架构策略
采用多供应商策略,将不同的工作负载分配给*适合的硬件平台。例如,Meta表示将使用MI300X GPU处理AI推理工作负载,如AI贴图、图像编辑、AI助理等。
开源生态构建
通过支持ROCm等开源软件栈,减少对CUDA生态的依赖。AMD持续改进ROCm软件套件,以便能和CUDA一较高下。*新的ROCm 7.0相比上一代产品,推理性能和训练性能提升至少3倍。
表:主要AI芯片方案对比
评估维度 | 英伟达方案 | AMD MI300系列 | 自研ASIC方案 |
---|---|---|---|
单卡价格 | 约4万美元 | 更具竞争力 | 前期投入高,长期成本低 |
显存容量 | H100:80GB | MI300X:192GB | 可定制 |
软件生态 | CUDA生态成熟 | ROCm持续改进 | 需自建软件栈 |
供应稳定性 | 供应紧张 | 产能提升中 | 完全自主控制 |
适用场景 | 训练和推理 | 推理优势明显 | 特定工作负载优化 |
基于**企业的经验,实施AI芯片替代方案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步:工作负载分析与评估
深入了解现有AI工作负载特性:分析当前模型的计算和内存需求;识别适合迁移到替代平台的工作负载;评估不同工作负载对性能和精度的要求;制定分阶段的迁移计划。
第二步:技术验证与测试
进行全面的技术验证和性能测试:获取评估硬件进行概念验证;测试关键模型在新平台上的性能表现;验证软件栈的兼容性和稳定性;评估整体解决方案的成熟度。
第三步:成本效益分析
详细分析总体拥有成本:计算硬件采购成本差异;评估迁移和优化的人力成本;分析运维和能耗成本;计算潜在的风险缓解价值。
第四步:分阶段实施部署
制定谨慎的实施部署计划:先从非关键工作负载开始迁移;建立双运行环境确保业务连续性;培训技术团队掌握新平台技能;建立持续监控和优化机制。
基于公开信息,一些科技巨头已经开始了替代方案的实践:
Meta的推理工作负载迁移
Meta表示将使用MI300X GPU处理AI推理工作负载,包括AI贴图、图像编辑、AI助理等。这种针对性地将推理工作负载迁移到更具成本效益的平台,是很多企业采用的策略。
微软的Azure服务集成
微软通过Azure云服务提供MI300X芯片的访问,让客户能够体验到替代方案的优势,同时降低自身的直接采购风险。
OpenAI的软件生态支持
OpenAI决定让Triton GPU程序语言支持AMD MI300X,这是在软件层面为替代方案提供支持的重要举措。
甲骨云的实例部署
甲骨文计划在OCI的高性能加速运算实例中新增基于AMD MI300X GPU的裸机实例,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在我看来,AI芯片替代方案正在向多元化、开源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多元化生态竞争
未来不会有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形成多元化的供应商生态。AMD、英特尔、华为昇腾以及各种ASIC方案都将占据一席之地,为企业提供更多选择。
开源软件栈成熟
ROCm等开源软件栈将越来越成熟,逐步缩小与CUDA的差距。开源生态的发展将大大降低迁移到替代平台的技术门槛。
垂直领域专业化
针对不同垂直领域的专用AI芯片将不断涌现,这些芯片在特定场景下的性能和能效可能远超通用GPU,为企业提供更优的性价比。
混合架构成为主流
企业将越来越多地采用混合架构策略,根据不同工作负载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实现性能、成本和风险的*优平衡。
**数据视角:值得注意的是,虽然AMD在AI芯片市场目前份额较小(约1.2%),但据汇丰银行预测,AMD的AI芯片销售额有望在2026年达到151亿美元,相较此前预计的96亿美元增长五成以上。这种快速增长表明替代方案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认可。
对于正在考虑AI芯片替代方案的企业,以下建议可能有所帮助:
建立技术评估能力
投资建设内部的技术评估团队和能力,能够客观评估不同方案的优缺点,避免过度依赖供应商宣传。
采用渐进式迁移策略
不要试图一次性完成全部迁移,而是采用渐进式策略,从非关键工作负载开始,逐步积累经验和信心。
参与开源生态建设
积极参与ROCm等开源生态的建设,不仅能够获得更好的技术支持,还能影响技术发展方向,使其更符合自身需求。
保持技术多样性
即使主要使用某一家供应商的方案,也保持一定程度的技术多样性,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切换。
总之,AI芯片替代方案的选择不仅是成本考量,更是企业技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方案选择和实施策略,企业不仅能够降低采购成本,还能提高供应链韧性,为未来的技术发展留下更多空间。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高质量的替代方案出现,为企业提供更好的选择和更大的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关键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评估和尝试各种可能的技术路线,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解决方案。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