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关注科技与汽车行业的博主。*近,东风日产一位高管在社交媒体上评论小米汽车订单时,因使用“愚忠”和“群体降低智慧”等不当言辞引发轩然大波。这并非个例,企业高管言论失当导致的舆情危机时有发生。那么,高管应如何有效应对此类危机?企业又该如何建立系统的舆情管理策略?
企业高管的言论往往被视为企业态度的延伸,其不当发言会迅速引发公众质疑和舆论反弹。
身份代表性:高管个人观点易被解读为企业立场,尤其当认证信息包含企业身份时。
情绪化表达:例如,此次事件中“愚忠”等词汇带有明显贬义,容易伤害用户感情。
行业竞争敏感度:在传统车企与新兴造车势力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对比性、贬低性言论更容易引发争议。
从此次事件及类似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危机应对的几个关键步骤:
1.快速响应,及时止损:一旦发现言论引发负面舆情,应迅速删除不当内容,防止进一步传播。
2.诚恳道歉,明确责任:道歉应针对具体对象(如用户、友商),并承认错误所在,而非敷衍了事。例如,该高管后续发布了道歉声明,表示“言论伤害了广大车友的感情”。
3.避免回避问题:道歉应直面核心争议点。此次事件中,有批评认为道歉声明未能回应对产能和数据的实质性质疑,略显避重就轻。
4.内部反思与制度完善:企业需内部检讨,并建立高管言论审核与培训机制,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危机应对是“治标”,建立长效防控体系才是“治本”。
高管媒介素养培训:定期对高管进行媒体沟通、社交媒体礼仪培训,强化其“谨言慎行”的意识。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企业应配备专门的团队或工具,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制定危机预案: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舆情事件,提前制定详细的应对流程和话术,避免临阵慌乱。
真诚沟通,尊重用户:始终将尊重用户放在**。品牌的成功离不开用户支持,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结至关重要。
舆情危机处理得当,甚至可能转化为展示企业担当和价值观的机会。
展示企业价值观:真诚、负责任的处理方式,能够向公众传递企业重视用户、勇于担当的正向形象。
化被动为主动:在道歉和沟通中,可以巧妙传递产品的核心优势和企业的发展理念,引导舆论关注点转向积极方面。
重塑品牌形象:长期来看,坚持用户至上、持续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是修复和提升品牌形象的根本。例如,东风风行通过举办粉丝盛典、开展“风行中国”计划等用户活动,提升了用户粘性和品牌好感度。
个人观点:在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高管的一言一行都在放大镜下。与其在出事后“光速道歉”,不如从根本上提升高管团队的媒介素养和危机意识。企业也需要认识到,真正的竞争力来自于产品创新、用户体验和品牌诚意,而非通过贬低对手来获取短暂关注。尊重每一个消费者,才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根本。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