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汽车电子设计面临空间不足和散热难题时,是否曾在元器件选型上陷入两难?传统功率MOSFET要么体积太大无法满足紧凑布局需求,要么散热性能不足导致系统可靠性下降。这种困境在自动驾驶系统、电机驱动和车载电源等应用中尤为突出,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但东芝电子*新推出的采用S-TOGLTM和L-TOGLTM封装的40V N沟道功率MOSFET,正是为解决这一痛点而生。这些新型封装技术不仅显著减小了器件占板面积,还大幅提升了散热性能,为汽车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高可靠性设计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空间限制是首要挑战。现代汽车集成了大量电子设备,从ADAS系统到信息娱乐系统,每个ECU都需要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多功能。东芝的新型S-TOGLTM封装尺寸仅为7.0mm×8.44mm,相比传统TO-220SM(W)封装减少了55%的占板面积,这让设计师可以在相同空间内布置更多元器件或实现更紧凑的布局。
散热需求同样关键。功率MOSFET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散热不良会导致结温升高,影响可靠性和寿命。L-TOGLTM封装采用铜夹片技术和厚铜框设计,将内沟道到外壳热阻降低了50%,显著改善了散热性能。
高电流需求日益增长。随着汽车电子功能越来越强大,对功率器件的电流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东芝的新型MOSFET提供高达400A的额定漏极电流,比传统产品提高1.6倍,能够满足大电流应用需求。
可靠性要求极为严格。汽车电子需要在各种温度环境下稳定工作,对焊点可靠性和器件耐久性有很高要求。鸥翼式引脚设计有效降低了表贴应力,提高了焊点可靠性。
铜夹片技术取代传统焊锡连接。东芝的新型封装采用铜夹片实现源极连接件和外部引脚的一体化,消除了内部接线柱结构。这种设计减少了70%的封装电阻,提高了电流传导效率。
多引脚结构优化热性能。源极引脚的多针设计不仅降低了封装电阻,还提供了更好的热传导路径。与传统封装相比,新型封装在相同热阻特性下可实现导通电阻降低11%的性能提升。
鸥翼式引脚增强焊接可靠性。汽车设备可能在各种温度环境下工作,表贴焊点的可靠性至关重要。鸥翼式引脚设计能够有效降低贴装应力,提高焊点在温度循环中的耐久性。
双面散热设计提升冷却效率。一些先进封装技术采用双面散热结构,将芯片和基板埋入载体中,实现从顶部和底部同时散热,进一步降低了热阻。
**步:明确需求与规格
首先确定应用的电压和电流要求。40V耐压适合大多数12V/24V汽车系统,而电流需求则取决于具体应用负载。逆变器和大功率电机驱动通常需要200A以上电流,而较小负载可能只需几十安培。
评估热管理要求。根据应用环境温度和工作周期计算预期功率损耗和温升,确定所需的热阻范围。高功率应用应选择热阻低于0.5°C/W的封装。
考虑空间约束。测量可用PCB面积和高度限制,选择尺寸合适的封装。S-TOGLTM适合极度紧凑的设计,而L-TOGLTM提供更高的电流能力。
确认认证要求。汽车电子必须通过AEC-Q101认证,并满足IATF 16949标准。东芝的所有车载MOSFET都满足这些要求。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封装类型
S-TOGLTM封装适合空间极度受限的应用。尺寸仅7.0mm×8.44mm,提供200A漏极电流和0.53mΩ导通电阻,在紧凑尺寸下提供优异性能。
L-TOGLTM封装适合高电流应用。提供高达400A的漏极电流和0.23mΩ的超低导通电阻,适合逆变器和大功率电机驱动等需求。
SOP Advance(WF)封装提供平衡解决方案。东芝还提供SOP Advance(WF)封装的40V MOSFET,如XPHR9904PS具有0.99mΩ导通电阻,适合各种中等功率应用。
考虑并联需求。如果需要并联多个器件,东芝提供按栅极阈值电压分组出货的服务,确保同一组别器件特性一致,减少并联时的电流不平衡。
第三步:优化电路板布局
热设计至关重要。确保PCB有足够的铜面积和 thermal vias 来散热。对于高功率应用,考虑使用金属基板或添加散热器。
降低寄生参数。优化布局减少源极电感,使用低ESR电容就近放置在器件引脚处,提高开关性能和降低EMI。
双面布局利用空间。新型封装允许在PCB两侧布置组件,进一步节省空间。可以将功率器件放在顶层,控制电路放在底层。
自动检测兼容性。选择支持自动光学检测(AOI)的封装,如具有可湿性侧面的DFN封装,避免需要昂贵的X射线检测。
第四步:测试与验证
热性能测试验证设计。在实际工作条件下测量器件温度,确保结温不超过*大额定值(通常150°C或175°C)。
开关性能测试评估效率。测量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确保总体效率满足要求。高开关频率应用应特别关注开关损耗。
可靠性测试确认耐久性。进行温度循环、功率循环和振动测试,验证器件在汽车环境下的长期可靠性。
EMC测试确保合规性。测量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确保满足汽车EMC标准要求。必要时使用扩频调制或添加滤波器。
电机驱动系统需要高电流能力。对于电动转向、电动泵等电机驱动应用,推荐使用L-TOGLTM封装的XPQR3004PB,其400A电流能力和0.23mΩ导通电阻可显著降低损耗。
电源管理系统注重效率。对于DC-DC转换器和电源管理模块,SOP Advance封装的XPH2R404PS和XPH3R304PS提供2.4mΩ和3.3mΩ导通电阻,比传统产品降低27%-42%的电阻。
半导体继电器需要紧凑设计。对于空间受限的继电器和开关应用,S-TOGLTM封装的XPJR6604PB和XPJ1R004PB提供200A和160A电流能力,同时占板面积减少55%。
逆变系统追求**散热。对于逆变器等高热密度应用,选择具有**热性能的封装,必要时添加散热器或使用强制风冷。
尺寸优势明显。S-TOGLTM封装(7.0mm×8.44mm)比TO-220SM(W)封装面积减少55%,比DPAK+封装(6.5mm×9.5mm)也更紧凑。
热性能显著提升。L-TOGLTM封装将内沟道到外壳热阻降低50%,允许更高功率密度设计。
电流能力大幅增强。XPQR3004PB提供400A额定电流,比传统TO-220SM(W)封装产品提高1.6倍。
导通电阻进一步降低。新型封装结合U-MOS IX-H工艺,使导通电阻比传统产品降低11%。
利用分组特性优化并联。当需要并联多个MOSFET时,使用东芝提供的栅极阈值电压分组服务,确保并联器件特性匹配,提高电流共享均匀性。
热循环耐久性考虑。汽车电子需要承受极端温度变化,选择具有鸥翼式引脚的封装以提高焊点抗热疲劳能力。
驱动设计优化开关。新型MOSFET具有低栅极电荷,适合高频开关,但需要优化驱动电路以避免振铃和EMI问题。
保护电路确保安全。汽车应用需要过流、过温和短路保护,特别是SiC-MOSFET的短路耐受时间较短(约2μs),需要快速保护电路。
集成化是明显趋势。如将肖特基势垒二极管与MOSFET集成到同一芯片,减少外部组件数量和提高可靠性。
微型化继续推进。在保持性能的同时进一步缩小芯片尺寸,提高晶圆利用率和降低成本。
新材料应用拓展性能边界。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宽禁带半导体提供更高开关频率和温度能力,但成本较高。
先进封装技术不断提升。嵌入式基板、双面散热和铜-铜键合等新技术进一步改善热性能和可靠性。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汽车电子的小型化和高散热设计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系统级优化艺术。单纯追求器件小型化而不考虑热管理,或者只关注散热而忽视空间约束,都难以实现*优设计。
平衡之道至关重要。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在尺寸、性能、成本和可靠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东芝的新型封装技术提供了更多选择,但*终方案应基于具体应用需求综合考虑。
生态系统思维值得重视。功率器件只是电源系统的一部分,需要与驱动IC、散热结构、PCB设计和控制算法协同优化,才能发挥*大效益。
国产替代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国内厂商如扬杰科技推出175°C结温的P60V MOSFET,汽车功率器件市场竞争加剧,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但也需要更仔细的评估和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汽车电子功率密度要求显著提升,推动封装技术不断创新。东芝的S-TOGL和L-TOGL封装代表了当前行业先进水平,但技术发展不会止步。
未来3-5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异构集成方案,将功率器件、驱动和保护电路集成在单一封装中,进一步简化设计和提高可靠性。同时,双面散热和嵌入式冷却等新技术可能带来热管理领域的突破。
*终的建议是:对于正在开发汽车电子产品的工程师,应该密切关注封装技术的*新发展,但在选择具体器件时仍需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在特定应用条件下的性能和可靠性。新型封装技术提供了强大工具,但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运用这些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