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选车合作伙伴 有哪些车企 完整名单与合作模式解析

本内容由注册用户李强上传提供 纠错/删除
1人看过

你是不是好奇,除了赛力斯,还有哪些车企搭上了华为智选车的快车?随着余承东宣布“新成立的车企由华为主导技术研发方向,智选车伙伴会陆续加入”,华为的汽车朋友圈正在急速扩张。这不仅是合作名单的更新,更是一场关于技术主导权商业模式的深度变革。

▍华为的三种合作模式:你知道智选车是第几层吗?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并非“一刀切”,而是提供了三种不同深度的选择,就像咖啡店的点单系统:美式、拿铁还是手冲,全看车企口味。

  • 零部件供应商模式(Tier1):华为提供标准化零部件,如激光雷达、MDC计算平台。车企掌握**主导权,合作灵活但华为参与度*浅。宝马、奥迪、部分上汽和奇瑞车型采用此模式。

  • HI模式(Huawei Inside):华为提供全栈智能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五大系统,车上会贴上“HI”标识。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部分车型)曾采用此模式,但后者已转向零部件模式。

  • 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这是*深度的绑定。华为不仅提供全栈技术,更主导产品定义、设计、供应链管理,并开放旗下门店进行销售。车企更多负责生产制造。这正是余承东所说的“华为主导技术研发方向”的模式。

三种模式对比一览

合作模式华为角色与参与深度典型代表市场表现与特点
零部件供应商模式提供标准化部件,参与度*浅宝马、奥迪、上汽、奇瑞合作灵活,2023年合作车型超150款,但华为技术价值分散
HI模式提供全栈智能解决方案,深度技术集成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车型定价高(如阿维塔11起售价34.99万),但销量一般(2023年阿维塔销量2.3万辆)
智选车模式主导产品定义、设计、供应链、销售,深度绑定问界(赛力斯)、智界(奇瑞)问界2023年销量9.4万辆,远超HI模式,依托华为超2000家门店销售

▍揭秘华为智选车合作伙伴完整名单

截至目前,华为智选车模式,即鸿蒙智行,已公开的合作伙伴主要有四家。余承东也表示未来华为智选车业务的合作伙伴都会陆续加入新合资公司。

  1. 1.赛力斯(AITO 问界)合作*深、范围*广、装车量*大的整车合作伙伴。已推出问界M5、M7、M9车型,其中问界M9累计交付量稳居5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销冠。

  2. 2.奇瑞汽车(Luxeed 智界):合作**车型为智界S7轿跑。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称智界是“奇瑞毫无保留的**战略品牌”,所有资源都要向其倾斜。

  3. 3.北汽蓝谷(享界):**车型为享界S9。余承东表示,与北汽合作的产品“已经在开发的过程中,已经在路上了,合作产品会越来越高端”。

  4. 4.江淮汽车(尊界):定位百万级豪车,**车型尊界S800将首发包括途灵龙行平台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预计5月底上市。

此外,长安汽车虽**投资了华为的新合资公司,但其旗下深蓝、阿维塔等品牌与华为的合作主要属于HI模式或零部件模式。

▍如何加入华为智选车?车企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想成为华为的“智选车伙伴”并非易事。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新公司致力于成为世界**的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部件产业***,并作为服务于汽车产业的开放平台,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

从已合作案例看,车企通常需要具备:

  • 强大的制造能力与产能保障:例如,赛力斯拥有先进的智慧工厂,上汽为尚界筹备了两座工厂产线。

  • 愿意开放合作,与华为深度绑定:华为会主导技术研发方向,这意味着车企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交出”灵魂,与华为深度融合。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就表示“智界由华为完全主导”。

  • 与华为战略互补:华为看中车企的制造能力,车企则看中华为的技术、品牌和渠道。这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合作。

加入流程通常可能包括战略洽谈、技术对接、商业条款谈判、签署协议等步骤。华为已向多家智选车伙伴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共同打造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开放平台。

▍智选车模式的利与弊:为何车企又爱又怕?

对于车企而言,智选车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

  • 快速获得**智能技术:直接搭载华为ADS高阶智驾、鸿蒙座舱等,研发投入大幅降低,产品竞争力跃升。

  • 共享华为高端品牌光环和渠道:产品进入华为线下门店(超2000家)销售,能快速触达大量消费者,节省巨额渠道建设费用

  • 提升销量和市场份额:问界系列的销量成功证明了该模式的市场吸引力。

但潜在的挑战与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 车企品牌存在感弱化:问界常被消费者误认为是华为品牌,车企自身品牌声量易被掩盖。

  • 利润分成问题:虽然华为帮助卖车,但其作为技术提供方和渠道方,必然会分走相当一部分利润。

  • 合作深度与主导权的平衡:华为主导技术研发方向,车企如何确保自身在制造、品控等领域的话语权,需要智慧的博弈。

▍个人观点:生态共赢是未来,但道路曲折

华为智选车模式,本质是华为将其在消费电子领域成功的“生态赋能”模式复制到汽车产业。它通过技术、品牌、渠道的全面赋能,试图重新定义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

  • 短期看,这种模式能帮助像赛力斯、奇瑞这样的车企快速推出有竞争力的智能电动车,抢占市场。对于华为,则能*快地将其技术投入变现,扩大生态影响力。

  • 长期看,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面临考验。尤其是当传统巨头(如大众、丰田)或国内一线品牌(如比亚迪、吉利)在智能化领域逐渐跟上后,他们是否还愿意接受“华为主导”?,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华为也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平衡与合作伙伴的利益,让车企不仅能“造好车”,也能更好地“树立自身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似乎也在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据报道,华为计划推出一种“车企主导、华为深度嵌入”的新协同架构,试图在HI模式和智选模式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这或许预示着,华为的汽车合作模式仍在不断演进和成熟中。

华为车BU自成立以来累计投入已达30亿美元,研发团队规模达到7000人。如此巨大的投入,需要通过规模效应来摊薄。因此,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加入其开放平台,共同研发、共担成本、共享成果,几乎是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必然选择。未来,是否会有更多车企加入华为的“智选”朋友圈,取决于双方在战略、技术和利益分配上能否找到**契合点。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