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多供应商互操作性验证 开放RAN部署核心步骤

本内容由注册用户李强上传提供 纠错/删除
5人看过

当运营商计划部署开放RAN网络时,*头疼的问题莫过于不同供应商的设备能否真正协同工作。传统单一供应商体系虽然成本高昂,但至少保证了设备的无缝兼容。而开放RAN带来的多供应商环境虽然降低了成本和增加了灵活性,却引入了设备互操作性这个新的挑战。多供应商互操作性验证正是解决这一痛点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化的测试方法专业化的验证平台,确保来自不同厂商的无线设备能够无缝协同工作,为开放RAN的大规模商用扫清障碍。

为什么互操作性验证如此重要?

开放RAN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传统电信设备的封闭生态,允许运营商混合搭配不同供应商的设备组件。然而,这种开放性也带来了巨大的技术挑战——不同厂商的设备必须能够相互识别、协同工作,否则整个网络将无法正常运行。

降低部署风险是首要考量。在没有经过充分互操作性验证的情况下贸然部署多供应商设备,可能导致网络性能下降、服务中断甚至完全无法工作。通过前期充分的验证测试,可以显著降低现场部署的风险和成本。

确保性能一致性同样关键。即使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基本通信,但如果性能参数不匹配,仍然会影响整体网络性能。互操作性验证需要确保不仅"能通信",还要"通信得好",满足运营商的性能指标要求。

加速问题定位提高运维效率。当网络出现故障时,在多供应商环境中定位问题根源更加复杂。通过前期的互操作性测试,可以建立问题诊断的基准,加快故障排查和解决速度。

建立供应商信任促进生态发展。通过中立的测试平台验证各厂商设备的兼容性,有助于建立供应商之间的信任,推动健康竞争和合作,*终促进整个开放RAN生态系统的发展。

互操作性验证的核心测试内容

多供应商互操作性验证需要覆盖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全方位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前传接口一致性测试是基础环节。重点验证O-RU(无线单元)与O-DU(分布式单元)之间的开放前传接口是否符合O-RAN联盟制定的标准,包括控制面、用户面和同步面的协议一致性。

管理平面功能验证确保可管可控。测试不同厂商设备的网管系统能够正常交互,实现设备的配置、监控、故障管理和性能统计等功能。

性能指标协同测试评估整体效能。验证多供应商设备组合后,整网性能是否达到预期指标,包括吞吐量、时延、切换***等关键性能参数。

异常场景容错测试检查系统韧性。模拟各种异常情况和故障场景,验证多供应商设备组成的系统能否正常应对,保证网络可靠性。

安全机制协同验证保障网络安全。测试不同厂商设备的安全机制能否协同工作,确保端到端的安全防护能力。

测试环境与工具要求

进行有效的多供应商互操作性验证需要专业的测试环境和工具支持:

专用测试场地提供基础保障。例如安费诺在法国昂布瓦斯建立的测试中心,配备了电波暗室和专业的天线测试系统,为互操作性测试提供理想的物理环境。

自动化测试系统提高测试效率。使用如MVG SG Evo这样的专业天线测量系统,可以自动化执行复杂的测试用例,提高测试效率和结果一致性。

协议分析工具深入问题诊断。需要专业的协议分析工具来捕获和分析设备间的信令交互,帮助定位互操作性问题的根本原因。

仿真模拟平台扩展测试范围。通过网络仿真工具模拟各种网络条件和负载情况,验证多供应商设备在不同场景下的互操作性能。

远程测试能力提升协作效率。支持远程测试功能,允许不同地区的供应商和运营商共同参与测试过程,提高协作效率。

验证流程与**实践

成功的互操作性验证需要遵循系统化的流程和方法:

前期准备阶段奠定测试基础。明确测试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用例选择、通过标准和进度安排。组建包含各供应商技术专家的测试团队。

组件单独测试确保个体质量。首先对每个供应商的设备进行单独测试,确保单个设备功能正常且符合相关标准,为互操作性测试打好基础。

渐进式集成测试降低复杂度。采用逐步集成的方式,先从两个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测试开始,逐步增加设备数量和技术复杂度,有序推进测试工作。

问题协同解决促进技术交流。建立有效的问题管理和协同解决机制,当发现互操作性问题时,组织相关供应商的技术专家共同分析并解决问题。

文档记录与知识共享积累经验。详细记录测试过程、结果和问题解决方案,建立知识库,为后续的测试和部署工作提供参考。

主要挑战与解决方案

在多供应商互操作性验证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技术和组织层面的挑战:

标准解读差异是常见问题。不同厂商对同一标准的理解可能存在细微差别,导致实现上的不一致。解决方案是建立共同的标准解读文档,组织技术研讨会统一理解。

接口兼容性问题需要技术适配。即使都遵循标准,不同厂商的设备接口在实际对接时仍可能出现兼容性问题。需要通过协议分析和技术调试找到适配方案。

测试用例覆盖度难以全面。互操作性测试用例需要覆盖各种正常和异常场景,设计全面的测试用例集具有挑战性。建议参考O-RAN联盟等标准组织提供的测试规范。

供应商协作效率影响进度。多供应商参与的项目协调复杂度高,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决策流程,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测试资源协调需要精心安排。各供应商的测试设备和人员资源需要协调安排,避免资源冲突和等待。制定详细的测试资源计划和时间表是关键。

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

一些**的运营商和设备商已经在多供应商互操作性验证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沃达丰的开放RAN部署提供了实践范例。沃达丰在英国巴斯市部署的欧洲**规模商用5G Open RAN网络,通过严格的互操作性测试,成功整合了来自戴尔、NEC、三星和风河等多家供应商的设备。

安费诺测试中心的服务模式值得借鉴。安费诺在法国建立的开放RAN天线测试中心,为运营商提供多供应商设备的互操作性验证服务,帮助运营商降低部署风险。

i14y实验室的认证实践树立了行业标杆。位于柏林的i14y实验室成功完成了欧洲OTIC**O-RAN无线单元的一致性认证,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认证流程和方法。

Digital Catapult的OTIC认证扩展了测试能力。英国Digital Catapult获得O-RAN联盟认证,成为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第五个OTIC认证中心,增强了地区的互操作性测试能力。

厂商间的协作测试加速问题解决。例如罗德与施瓦茨和VIAVI合作开发的O-RAN一致性测试解决方案,为多供应商环境下的设备验证提供了有效工具。

个人观点:未来发展趋势

在我看来,多供应商互操作性验证将朝着更加标准化自动化云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开放RAN生态系统成熟的关键推动力。

测试即服务(TaaS)模式将逐渐普及。随着VIAVI等公司推出测试即服务解决方案,运营商和设备商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专业的互操作性测试能力,降低测试门槛和成本。

人工智能技术将提升测试效率。AI技术可以帮助自动生成测试用例,智能分析测试结果,预测潜在问题,大大提高互操作性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云原生测试环境成为新趋势。基于云平台的测试环境可以提供更灵活的测试资源分配,支持远程协作测试,更好地适应分布式团队的工作模式。

标准化程度提高减少兼容性问题。随着O-RAN等标准组织的持续努力,设备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从根本上减少互操作性问题。

生态系统协同更加紧密。设备商、测试工具提供商、运营商和研究机构将形成更加紧密的协作生态,共同推动互操作性验证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重要的是,互操作性验证将从小规模试点走向大规模应用。随着开放RAN技术的成熟和商用部署的扩大,互操作性验证将从实验室走向实际网络环境,成为网络建设和运维的标准流程。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实践积累,多供应商互操作性验证将为开放RAN的大规模商用提供坚实保障,*终实现开放、多元、创新的无线网络生态系统。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