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也曾为企业的碳排数据头疼不已?在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高耗能的半导体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减碳压力。芯片制造需要消耗大量电力,台积电这样的行业巨头,其用电量甚至超过整个台北市。但电费账单只是表面问题,深层痛点在于如何在不影响产能的前提下,实现可靠的绿色能源转型。台积电与诚新电力签订的20000GWh可再生能源购买协议,正是瞄准这一痛点,通过开创性的联合采购模式,为整个半导体行业提供了绿色转型的新路径。
半导体制造是能源密集型产业,电费占运营成本的20%-30%。随着芯片工艺越来越精密,耗电量呈指数级增长——一台EUV光刻机单日耗电就达3万度。但企业单独采购绿电面临三大障碍:价格波动大(长期协议少)、供应不稳定(风光发电受天气影响)、认证复杂(需要确保绿电来源可靠)。台积电的联合采购模式将多家企业的需求打包,形成规模效应,既能压低的采购价格,又能为发电企业提供稳定的订单预期,实现了双赢。
台积电此次签署的协议为期20年,每年采购1000GWh绿电,总量相当于200亿度电,可满足2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其创新性体现在两个层面:
1.分层认购结构:台积电自身每年认购500GWh,另外500GWh向供应商伙伴开放。这种"核心企业+生态链"的模式,降低了中小供应商的参与门槛。
2.全链条服务:诚新电力不仅供电,还提供用电评估、规划、转供一站式服务。其母公司诚新绿能在3年内将提供总装置达2GW的电力,确保供应稳定。
这种模式的价值在于:大企业用长期订单锁定成本,小企业以"团购价"获得绿电,电厂获得融资背书扩大产能——真正实现了产业链协同减碳。
若想复制这一模式,企业可遵循以下步骤:
1.需求整合与资源评估:
核心企业牵头调研供应链各环节的用电量和绿电需求。
联合第三方机构(如认证机构、电网公司)评估区域可再生能源潜力,优先选择电网接入条件好、发电效率高的项目。
2.合作伙伴筛选与协议设计:
选择有丰富项目经验和资金实力的发电企业合作。台积电选择诚新绿能,因其拥有超过1GW的电厂容量及储能系统建设能力。
协议需明确价格调整机制(如随通胀微调)、供电中断补偿条款、绿电凭证分配方式。
3.生态链动员与签约:
核心企业可先与发电方签订总协议,再开放给供应商"认购分包"。
提供标准化合同模板,降低谈判成本。台积电的十余家供应商企业已陆续签订采购备忘录(MOU)。
4.运营管理与效果追踪:
建立数字化平台追踪绿电实际消纳情况,确保每一度电都可追溯。
定期发布减碳报告,验证环境效益。台积电此项目预计每年可减少50万公吨二氧化碳排放。
这一模式带来的好处远不止于环保:
成本优化:长期协议规避了未来电价上涨风险。台积电在2023年法说会上指出,电价上涨已影响其毛利率,而绿电协议提供了成本对冲工具。
供应链韧性:通过扶持本地绿电供应商,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诚新绿能等企业获得稳定订单后,可加速扩建电厂,形成良性循环。
品牌与合规优势:**的ESG表现有助于吸引绿色投资者,满足欧盟CBAM等碳关税政策要求。
技术协同:半导体企业可向储能、智能电网领域延伸技术能力,如英飞凌已推出提升能源效率的宽禁带半导体产品。
在我看来,联合采购是当前条件下务实有效的过渡方案,但并非**解决方案。半导体行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创新——既包括更节能的芯片制程,也包括更**的能源系统。
未来值得关注三个方向:
1.绿电与制造的直接耦合:借鉴美光西安工厂的经验,建设厂房屋顶光伏电站,实现"自发自用",减少电网传输损耗。
2.AI赋能能源管理:利用人工智能动态调整设备运行时序,在电价高的时段降低能耗。美光广岛工厂通过AI优化,年节电量相当于1.2万户家庭用电量。
3.工艺根本性创新:研发低温蚀刻等低能耗工艺。美光的低温蚀刻技术使制造温度降低80℃,直接减少12%的工艺碳排放。
企业应"两条腿走路":短期通过采购模式解决绿电需求,长期投入研发降低单位产能能耗。同时,行业需建立统一的绿电认证标准,避免"绿色洗白"争议。
根据**能源署报告,2022年至2027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2400吉瓦,占全球电力增量的90%以上。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将超过煤炭成为全球**大电力来源。
这一趋势正加速半导体行业绿色变革:
台积电目标是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三星电子已加入RE100倡议,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美光科技计划到2030年将单位产量能耗再降2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升至75%。
联合采购模式的成功,证明了产业链协同在绿色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对于后来者,建议优先与行业龙头合作参与集体采购,同时逐步改造自身能耗结构,才能在碳中和时代赢得先机。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