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202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营收前十名被美国、日本、荷兰企业包揽,而中国大陆作为全球*大的半导体设备消费市场,却没有一家本土企业上榜,你是否也曾感到困惑与无奈?这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尖锐的矛盾:我们是全球*大的买家,却在*关键的技术和装备领域缺乏话语权。根据CINNO Research的数据,202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0的营收总额达到1030亿美元,而中国大陆市场的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就达283亿美元,占比超过四分之一。然而,这个巨大市场的红利,绝大部分都被海外巨头所攫取。
2022年的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呈现明显的地域集中化特征。美国、日本、荷兰三个**的企业包揽了前十名,其中美国占据4席(应用材料、泛林、科磊、泰瑞达),日本同样占据4席(东京电子、迪恩士、爱德万测试、日立高新),荷兰占据2席(阿斯麦、ASM**)。
这种格局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产业根源。美国企业在综合型设备和特定关键领域(如应用材料的"半导体设备超市"地位、科磊的检测设备)具有**优势;日本企业在精密加工、测试和清洗设备(如迪恩士的清洗设备、爱德万测试的测试设备)方面实力强劲;荷兰则凭借阿斯麦在光刻机领域的**垄断地位(全球**能提供EUV光刻机的厂商)占据了产业链的制高点。
前四大设备商——应用材料(237亿美元)、阿斯麦、泛林和东京电子——的营收均超过了160亿美元,这凸显了半导体设备行业的高集中度和巨头效应。科磊(KLA)以32.2%的同比增长成为****0中增长*快的企业,这也反映了市场对工艺检测量测设备的旺盛需求。
尽管没有本土企业进入全球前十,但中国自2020年起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2022年,中国大陆的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到283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容量,为何未能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设备企业?
这背后有多个因素:半导体设备行业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巨大的研发投入。对比国外动辄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起步较晚,在高端人才、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方面存在差距。此外,高端人才引进不足,核心人才流失,后备人才不足也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虽然整体落后,但一些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正在快速成长,并逐渐"崭露头角"。例如:
北方华创:其刻蚀机、PVD、CVD、氧化/扩散炉、清洗机等产品在集成电路及泛半导体领域实现量产应用。2022年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21亿元~26亿元,同比增长94.91%~141.32%。
中微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约47.4亿元,同比增加52.5%。其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在***先进的5nm芯片生产线及下一代更先进的生产线上均实现了多次批量销售。
盛美半导体:2022年实现营收28.73亿元,同比增长77.25%;归属于母公司扣非净利润6.90亿元,同比增长254.27%。
实现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替代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主要挑战包括:
1.技术壁垒高:半导体设备涉及精密机械、光学、化学、软件等多个**领域,技术集成度**。
2.验证周期长:设备进入芯片制造商的产线需要经过严格的验证测试,周期长且成本高。
3.生态依赖强:全球芯片制造商已与现有设备巨头形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更换供应商成本高、风险大。
4.人才短缺:高端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具备交叉学科背景和产业经验的专家。
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
1.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作为全球*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试错和应用空间。
2.政策强力支持:**层面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
3.产业链协同需求:在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已成为行业共识,为国产设备提供了导入机会。
4.新兴技术变革:在成熟制程(如28nm及以上)领域,国产设备有望率先实现突破和规模化应用。
对于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的发展,我认为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路径和策略:
1.聚焦细分领域突破:不宜一开始就追求像应用材料那样全线覆盖,而是可以学习科磊或阿斯麦,选择检测量测、刻蚀、清洗、薄膜沉积等特定细分领域深耕,力争率先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
2.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设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联合研发机制,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构建本土产业生态推动设备厂商与芯片制造企业(如中芯**、长江存储等)形成战略联盟,通过联合研发、示范应用、反馈优化等方式,加速国产设备的迭代升级和市场化应用。
4.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半导体设备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企业应积极利用科创板等资本市场平台融资,同时政府可通过产业基金等方式给予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5.加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在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本土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24年的*新数据,北方华创(NAURA) 在2023年**进入了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营收排名的****0,并在2024年从第八位上升至第六位,预计其2024年半导体业务营收增长39.4%。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表明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正在全球舞台上快速崛起。
在我看来,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的发展既需要坚定的信心,也需要足够的耐心。半导体设备是芯片产业的基石,其技术复杂度高、研发周期长,不可能一蹴而就。期望短短几年内就全面超越**巨头是不现实的。
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差距,但同时也要看到进步。从几乎一片空白,到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企业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甚至跻身****0,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就。未来的发展路径很可能是从成熟制程向先进制程、从单一设备向整线解决方案、从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逐步拓展的过程。
*重要的是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政府和企业应协同布局,引导资源有序投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共同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半导体设备产业生态。
虽然前路挑战重重,但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完整的工业体系、强大的政策推动力和日益增强的研发实力。只要坚持自主创新与**合作相结合,持之以恒地投入和积累,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终实现从"*大市场"到"*大市场与*强创新"并重的转变。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