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为AI项目选择硬件时,是否曾在性能与成本之间艰难权衡?特别是在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爆发的当下,寻找既能满足计算需求又不超出预算的解决方案成为了许多企业和开发者的核心痛点。英特尔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Gaudi2深度学习加速器,正是瞄准了这一痛点,试图在英伟达主导的市场中提供一个新的高性价比选择。
英特尔执行副总裁Sandra Rivera明确指出,Gaudi2致力于以**的性价比优势,加速AI训练及推理,为中国用户提供更高的深度学习性能和效率,从而成为大规模部署AI的更优解。这种性价比定位在当前的AI算力市场中显得尤为珍贵。
制程工艺采用台积电7nm技术,相比**代Gaudi的16nm制程有了显著提升。这种工艺进步不仅提高了性能,还更好地控制了功耗和成本,使得Gaudi2在能效比方面表现出色。
核心配置大幅升级,拥有24个可编程Tensor处理器核心(TPCs),远超**代的8个核心。这种核心数量的增加直接提升了并行计算能力,对于大规模AI训练任务尤为重要。
内存系统全面增强,配备96GB HBM2E内存容量,提供2.4TB/秒的总内存带宽。大内存和高带宽对于处理大型模型和数据集至关重要,可以减少数据迁移开销,提高计算效率。
网络接口专门优化,集成21个100Gbps(RoCEv2)以太网接口,实现**的纵向和横向扩展。这些高速接口确保了多卡和多节点集群训练时的通信效率,减少了扩展时的性能损失。
功耗控制表现优异,虽然性能强大但功耗相对可控。训练计算机视觉模型时,Gaudi2的每瓦性能是英伟达A100的2倍,推理1xxB参数的BLOOMZ模型时,功耗可降低40%。
基准测试结果令人印象深刻。在MLCommons MLPerf基准测试中,Gaudi2在GPT-3模型、计算机视觉模型ResNet-50、Unet3D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模型BERT上均取得了优异的训练结果。特别是在1750亿参数的GPT-3模型训练中,使用384个加速器仅需311分钟就能完成训练。
扩展性能表现出色,从256个加速器到384个加速器可实现接近线性的95%扩展效果。这种近乎线性的扩展能力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增加硬件数量来几乎按比例地提升性能,大大提高了投资的可预测性。
推理能力同样强劲,在Hugging Face的评估中,其在大规模推理方面的表现,包括运行Stable Diffusion、70亿以及1xx0亿参数BLOOMz模型时,在行业内保持**。这对于需要部署大型AI模型的实际应用场景非常重要。
比较优势明显,与英伟达A100相比,Gaudi2在ResNet-50上的每瓦性能约为A100的2倍,运行1xx0亿参数BLOOMZ模型的每瓦性能约达A100的1.6倍。这种能效优势在大规模部署时可以转化为显著的成本节约。
开发框架支持完善,SynapseAI软件套件集成了对TensorFlow和PyTorch框架的支持。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使用熟悉的工具和框架进行开发,降低了学习成本和迁移难度。
模型库丰富多样,提供众多流行的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参考模型,能够满足深度学习开发者的多样化需求。这些预训练模型和示例代码可以加速项目启动和开发过程。
迁移工具简化流程,帮助开发者将当前基于GPU的模型业务和系统迁移到基于Gaudi2的服务器。据Hugging Face**布道师Julien Simon表示,迁移代码到Gaudi2平台可能只需10分钟,这还包括了阅读文档的时间。
开放生态避免绑定,英特尔采用OneAPI作为统一编程模型,对标英伟达的CUDA生态。这种开放策略有助于避免厂商锁定,给予开发者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初始投资相对较低,Gaudi2的定价策略旨在提供比英伟达解决方案更高的性价比。虽然具体价格未公开,但英特尔声称Gaudi2提供约2倍于A100的性价比。
运营成本控制有效,高能效比意味着更低的电力消耗和冷却需求。对于需要大规模部署AI计算的数据中心来说,电力成本是总体拥有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护成本优化明显,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协同优化可以降低系统整体的复杂性和维护需求。统一的软件栈和管理工具也有助于降低运维成本。
升级路径清晰可行,英特尔已经公布了Gaudi3的发展路线,计划在2024年推出下一代产品。这表明英特尔对AI加速器业务的长期承诺,保护了用户的投资价值。
大模型训练是核心优势,Gaudi2的架构专门为大规模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模型优化。其高内存容量和带宽特别适合训练参数量巨大的模型。
推理任务同样胜任,虽然训练性能突出,但Gaudi2也能为大规模的多模态和语言模型提供出色的推理性能。这对于需要同时进行训练和推理的全流程AI项目很有价值。
多模态应用支持良好,集成多媒体处理引擎,能够独立完成包括AI训练所需的数据增强和压缩图像的预处理。这对于计算机视觉和多媒体AI应用尤为重要。
集群部署扩展性强,Gaudi2集成的以太网接口支持标准的RoCEv2协议,可以实现**的多节点集群扩展。这种设计避免了专用互联技术带来的额外成本和复杂性。
差异化定位明确,Gaudi2不直接与英伟达*高端的H100竞争**性能,而是强调性价比优势。这种定位策略在预算敏感的市场细分中可能更具吸引力。
中国市场重点聚焦,英特尔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定制版Gaudi2,虽然以太网接口从**版的24个减少到21个,但整体性能基本一致。这表明英特尔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投入。
生态合作广泛开展,与浪潮信息、新华三、超聚变等中国服务器厂商合作,推出基于Gaudi2的AI服务器产品。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加速Gaudi2在市场中的推广和采用。
替代方案价值凸显,在地缘政治因素影响高端GPU获取的背景下,Gaudi2为中国市场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替代选择。这为受限于技术获取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技术评估必不可少,在选择Gaudi2之前,应该基于实际的工作负载进行性能测试和验证。虽然基准测试数据有参考价值,但实际应用性能可能因具体场景而异。
迁移规划建议渐进,对于已有基于GPU的AI系统,可以考虑先从部分工作负载开始迁移到Gaudi2。这种渐进式迁移可以降低风险和中断。
技能准备需要提前,虽然Gaudi2支持主流开发框架,但团队仍然需要学习特定的优化技术和**实践。提前培训和技术储备可以加快上手速度。
整体优化很重要,Gaudi2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协同优化可以带来更好的整体性能。考虑整个计算栈的优化而不仅仅是加速器本身。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Gaudi2的性价比优势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软件生态的成熟度仍然是决定其成功的关键因素。虽然英特尔在软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英伟达的CUDA生态已经积累了十多年的优势,这不是短期内可以轻易超越的。
然而,市场竞争对用户总是好事。Gaudi2的出现为AI算力市场提供了新的选择,可能促使所有厂商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合理的价格。这种竞争*终会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化。
技术路线值得关注,英特尔计划在2025年将Gaudi的AI芯片与GPU路线图整合,推出更完整的下一代GPU产品。这表明英特尔正在调整其AI加速器战略,未来的产品可能更具竞争力。
中国战略明智但挑战巨大,虽然中国市场对AI算力需求旺盛,但**政治因素增加了不确定性。英特尔需要谨慎平衡全球战略和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是AI算力需求爆发的一年,ChatGPT等大模型的应用推动了市场对高性能AI加速器的需求。这种需求增长为Gaudi2等替代方案提供了市场机会。
未来2-3年,随着更多玩家进入AI加速器市场,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加多样化的技术方案和更激烈的价格竞争。这对于AI开发者和企业用户来说是个积极的发展趋势。
*终的建议是:对于正在评估AI加速器选项的用户,建议基于自身的具体工作负载、预算限制和技术能力进行全面评估,而不是单纯依赖厂商提供的性能数据或市场宣传。实际的概念验证测试可能比任何纸面数据都更有说服力。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