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制造业企业急需精密检测人才却一将难求,当院校希望提升实训条件却受限于预算,这种供需矛盾如何破解?校企合作正在成为破解精密检测人才培养难题的关键路径。全球光学和光电技术***蔡司(ZEISS)积极响应**设备更新改造贴息贷款政策,与全国300多所院校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共建智能检测中心、提供认证培训、支持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助力院校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精密检测人才。那么,这种校企合作具体如何开展?又能为院校和企业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价值?
2022年,**推出重大利好政策,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高达2000亿元以上,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教育等10个领域提供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加上中央财政贴息2.5%,2022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
这项政策重点支持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实验实训等重大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对于精密检测领域而言,这意味着院校可以以极低的融资成本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和软件,彻底改变了以往因设备价格高昂而无法建设高水平实训室的困境。
蔡司积极响应这一政策,为院校提供完整的设备解决方案和贴息贷款申请支持。这种政策与企业支持的结合,大大降低了院校建设精密检测实训基地的门槛,为培养高质量精密检测人才奠定了物质基础。
蔡司为院校提供了多种合作方案,适应不同层次院校的需求和特点。这些方案涵盖了从基础检测到高端应用的各个层面。
智能精密检测中心是核心方案之一,可配备超高精度三坐标、大尺寸三坐标、在线型三坐标、蓝光扫描仪、高倍率数码显微镜及人工检测量具。这些设备同时配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自动化AGV上下料系统,能实现各种类型的精密检测需求,还可以结合智能制造产线,完成自动化检测。
无损检测实验室是另一个重要方向。蔡司的X射线技术可以让无形变得有形,其融合X射线的计算机断层成像(CT)系统及坐标测量机(CMM)的功能优势,无需破坏样品就可以**洞悉内部三维结构。这对于材料科学、医疗器械等专业的教学科研具有重要价值。
增材制造实训中心则面向快速发展的3D打印领域。蔡司提供从粉末质量分析到成品检测的全线检测方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增材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技术。
这些方案都配备了相应的课程教材、培训认证和竞赛支持,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而非单纯的设备销售。
蔡司与院校的合作远远超出了简单的设备供应,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这种深度合作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实用性。
教学实训合作是基础层面。蔡司为合作院校提供先进的检测设备,并协助建设标准化实训室。截至2023年,蔡司已与全国300多所院校开展合作,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等不同层次的院校。
培训认证体系是质量保障。蔡司建立了全球质量认证体系,为通过考核的学生颁发行业认可的证书。如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通过考核后获得蔡司CALYPSO基础软件应用证书,属于行业认可的可追溯认证证书。
竞赛支持机制提升实践能力。蔡司作为世界技能大赛的官方赞助商和高级合作伙伴,为赛事提供检测设备和技术支持。例如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蔡司合作单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在数控车、数控铣等项目斩获4枚**。
产学研协同拓展合作深度。蔡司与东南大学等高校成立智能精密检测应用科研中心,共同搭建精密智能测量的产学研平台,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测量应用技术人才。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蔡司的合作始于2016年,经过五年深度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校企合作培养精密检测人才的实际效果。
该学院建立了完整的精密测量检测中心,设备从三坐标到工业CT,从接触式测量到无损测量,设备门类丰富多样。2020年8月,学院引进了职业院校的**台蔡司工业CT,成为蔡司在国内高职院校**授权的质量管理认证中心。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学院的首届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学生不仅取得了国内**蔡司CALYPSO基础软件应用证书,还实现了全员通过蔡司考核和***百就业的良好成绩。
学院还探索了“订单式”精准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方案。这种模式确保了培养的人才与产业需求高度匹配,解决了企业招聘难和学生就业难的双重问题。
实施校企合作培养精密检测人才需要系统化的路径和科学的规划。基于成功案例经验,可以总结出几个关键实施步骤。
需求调研与方案设计是首要环节。院校需要结合自身专业设置、学生规模和产业需求,确定合适的合作方向和设备配置。蔡司通常会派专家到校调研,帮助院校制定*合适的建设方案。
设备选型与场地规划需要专业考量。不同专业方向对设备的需求不同,如机械制造可能侧重三坐标测量机,而材料专业可能更需要工业CT设备。实训场地的布局也需要考虑设备安装要求和工作流程优化。
师资培训与课程开发是可持续的关键。蔡司为合作院校教师提供系统的培训认证,帮助教师掌握设备操作和测量技术。同时,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将*新技术融入教学实践。
运行管理与绩效评估确保长期效果。建立规范的设备管理、预约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寿命。定期评估合作成效,根据反馈不断优化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培养精密检测人才创造了多重价值,实现了学生、院校、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共赢。
对学生而言,这种合作提供了接触先进设备、学习前沿技术的机会,大大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如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曲政昊所说:“通过蔡司考核是他人生中一个美好的开始,备战通过蔡司考核的过程让他有了新的职业梦想”。
对院校来说,合作提升了实训条件、师资水平和专业影响力。通过与蔡司等知名企业合作,院校能够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对企业而言,参与人才培养有助于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建立稳定的人才供应渠道。同时,通过与院校合作,企业能够扩大品牌影响,开拓教育市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收获。
对社会而言,这种合作有助于改善制造业人才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精密检测人才的培养对于提升制造业质量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观点:
蔡司与院校的合作模式代表了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其成功不仅在于设备投入,更在于构建了完整的育人生态系统。这种“设备+课程+认证+就业”的一体化方案,真正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无缝衔接。
然而,这种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设备更新维护需要持续投入,院校需要确保有足够的预算用于设备升级和耗材补充。师资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工艺,跟上产业发展步伐。合作深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设备合作向课程开发、标准制定、科研合作等更深层次拓展。
未来,随着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精密检测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校企合作需要更加注重数字化能力的培养,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检测教学,培养适应未来工厂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见解:
基于我对制造业人才发展的观察,精密检测人才的培养正在经历从“工具操作”到“系统思维”的转变。现代制造环境需要的不仅是会使用测量设备的技术人员,更是能够理解测量原理、分析测量数据、优化制造过程的复合型人才。
蔡司与院校的合作正好顺应了这一趋势。其提供的不仅是测量设备,更是完整的质量解决方案和数据分析能力。这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质量思维,而不仅仅是掌握单一设备的操作技能。
随着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质量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精密检测人才的培养不再只是教育问题,更是关系到**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问题。政府、院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创新,建立更加完善的精密检测人才培养体系。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