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暑刚过,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像个“特困生”,整天昏昏欲睡? 明明晚上睡了很久,白天还是哈欠连天?别担心,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这份指南将为你深度解析小暑后容易犯困的科学原因,从中医智慧到现代医学,并提供一套实用有趣的防困提神策略,助你精神饱满地度过炎夏!
小暑时节(2025年小暑是7月7日)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
气血外浮,内里空虚:小暑时节,人体气血大量外浮于体表,内里气血相对不足。这正是夏天人们常感“苦夏”——胃口差、精神倦怠的根本原因。
暑湿困脾,消耗增大:小暑标志着“三伏天”的序幕拉开,高温叠加高湿,“桑拿天”成为常态。暑湿之邪极易乘虚而入,损伤阳气。湿性重浊黏腻,很容易困脾,造成脾胃运化方面的问题,引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身体能量供应不足,自然感到疲惫。
睡眠质量下降:天气炎热,可能会导致夜间睡眠质量下降、睡眠入睡困难,或者是因为环境天气原因,造成居室环境不良而引起睡眠质量下降,白天就容易出现犯困的情况。
代谢加速,能量消耗快: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基础代谢率提升,能量消耗增加易致疲劳。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小暑后的“困”是一种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它是在提醒我们:“天气太热了,消耗太大啦!快放慢节奏,给我一点休息和调整的时间!”
通过饮食调理,可以从内部改善困倦状态:
1.清热祛湿健脾: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主,少吃辛辣、冰镇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清热、祛湿的食物,比如绿豆汤、红豆薏米粥、莲子粥等。
小暑“三宝”是不错的选择:
* 黄鳝: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
* 莲藕:能清热、养血、除烦。有利于除烦安眠。
* 绿豆芽:可以****、利尿除湿。
2.正确补水很重要:
饮温热茶水可使汗腺舒张排汗,散发体内热量,从而降低体温,有利于消暑。茶叶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钾,可弥补出汗时所排出的钾离子,有助于纠正倦怠无力和食欲减退。
避免过度贪凉:饮食上不能贪凉,越热越要喝温水。因为冷饮仅满足口腹之欲,无法将水分转化为身体所需“津液”。
3.早餐勿冷食:
早餐应该先食用热粥、热豆浆、热牛奶等热食,然后再吃一些面食和鸡蛋等其他食物。长此以往伤害消化功能,更会引起胃肠胀气、食欲不振等症状。
细微的生活习惯调整能有效对抗疲劳:
1.保证优质睡眠:
晚上*好能在23点前入睡,保证睡眠充足。
午睡很关键:中午小憩一会儿,既能补充睡眠,还可消暑解热。午觉时间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睡多了进入深睡眠,醒来后会感到不舒服。但午睡不能随便在走廊上、树荫下、草地上就地躺下就睡,也不要在穿堂风或风口处午睡。
2.创造凉爽环境:
适当开空调,26℃至27℃为宜。要避免空调冷气、强力风扇直吹。尤其需警惕的是睡眠时吹风!
避免大汗后直吹:在身体太热多汗之时,不要用电风扇猛吹,易引起热伤风。要间隔一定距离,且让风扇摇摆着循环吹。
3.平心静气:
夏季要平心静气,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可以适当减慢生活节奏,避免过度劳累,多做一些平和的事情,如听音乐、下棋、散步等,保持心情舒畅。古人云:“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矣。”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但方式很重要:
选择温和运动:在气候炎热的小暑,运动宜缓不宜剧烈,避免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更不能挥汗如雨。建议选择舒缓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等。
选对时间:运动时间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
运动后注意事项:运动后不要用冷水洗澡,避免因冷水刺激毛孔闭合,导致体内热量无法正常散发。
核心问答
Q:犯困时用冷水洗脸能提神吗?
A: 这是一个常见的方法,短时间内可能有效,因为冷刺激能暂时收缩血管,带来清醒感。但从中医角度看,并不推荐长期依赖此法。小暑时节人体毛孔张开,骤冷刺激可能使“寒邪”趁机入侵,特别是体质较弱的人。更推荐饮用温开水或热茶,从内而外促进循环和发汗,更符合夏季养生之道。
在我看来,应对小暑后的困倦,关键在于“顺应”而非“对抗”。
“困”是身体的智慧:夏季的倦怠感是身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一种自我调节和保护。它提醒我们放慢脚步,减少消耗,以适应外界环境。强行用咖啡、浓茶等刺激物“提神”,可能只是在透支精力,不如适当休息,顺应身体需求。
“心静”是真谛:古人强调“心静自然凉”,不仅是一种心境,也有生理基础。当人保持平和时,交感神经不会过度兴奋,心率、血压相对平稳,身体消耗减少,代谢产热也会降低,从而确实有助于减轻燥热感和疲劳感。
长期健康视角:小暑养生做的不仅是应对当下的困倦,更是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夏季过度贪凉、饮食不节(如嗜冷饮),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寒湿困脾”,到了秋冬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因此,夏季的良好习惯是在为全年健康投资。
总而言之,2025小暑后是不是更爱犯困?答案是肯定的。这主要源于 “暑湿交蒸”的天气特点导致人体气血外浮、暑湿困脾、代谢加快以及可能出现的睡眠质量下降。应对的关键在于 “清热祛湿、健脾和胃”的饮食调理,保证充足且优质的睡眠(尤其重视午休),避免贪凉(如过度依赖冷空调、冷饮),并辅以温和的运动。记住,倾听身体的信号,顺应自然节律,便能更好地安度盛夏,保持精力充沛。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