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为何裁员?手机市场低迷下的芯片巨头应对策略

本内容由注册用户李强上传提供 纠错/删除
7人看过

芯片行业从业者和科技投资者*近可能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半导体巨头高通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这背后反映的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消费者换机周期不断延长,以及整个行业正在经历的结构性调整。理解高通裁员背后的深层原因,不仅有助于把脉芯片行业动向,也能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参考。

全球手机市场进入低迷期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正在经历一个明显的放缓阶段。根据Canalys的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将快速放缓至1.5%,部分区域市场甚至可能开始下滑。这一放缓是在2024年相对强劲的表现(出货量增长7.1%,达到12.23亿部)之后出现的,表明市场波动加剧。

IDC(**数据公司)的报告更为谨慎,将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预期从2.3%大幅下调至0.6%。这种增长困境主要源于关税政策引发的经济不确定性消费者支出回落以及市场结构性变化。市场饱和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超80%,行业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新兴市场的小幅增量。

高通裁员的直接表现与规模

高通此次裁员是其应对市场挑战的一系列措施中的一部分。据报道,高通计划在加利福尼亚州裁员超过1200人。这并非高通近期的**裁员,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高通美国加州总部的232名员工被裁,8月份台媒曾预计高通将在中国台湾裁员200人。

高通移动部门是此次裁员的“重灾区”,预计将裁减约20%的员工。该部门主要负责智能手机芯片,也是高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高通上海公司也被曝进行大规模裁员,主要集中在无线业务研发部门,据传*高赔偿达“N+7”,无三倍封顶限制。

多重因素导致裁员决策

高通裁员决策背后有多重复杂因素在起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球消费电子复苏乏力是首要原因。智能手机作为高通的芯片的主要应用领域,其市场需求直接影响到高通的业绩。当手机销售不畅,手机厂商减少芯片订单,高通自然受到影响。

中国市场国产化替代加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华为等中国企业在芯片领域自主化创新的突破,以及国产替代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与成熟,中国手机厂商对高通芯片的依赖度逐渐降低。有分析指出,华为2024年可能将停止采购高通芯片,采用自研麒麟芯片,这可能使高通失去约5000万颗芯片的订单。

高端芯片市场竞争加剧同样影响了高通的业绩。联发科等竞争对手在高端芯片市场的崛起,以及苹果等企业计划自研5G芯片,都在挤压高通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率。

财报数据下滑直接反映了高通的困境。高通2023财年第三财季(自然年2023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当季营收为84.51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9.36亿美元下滑22.7%;净利润为18.03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7.30亿美元下滑51.7%。高通的两大核心业务部门——半导体业务(QCT)和专利技术许可业务(QTL)均出现下滑。

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波动

半导体行业本身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点,通常经历“繁荣(Boom)和萧条(Bust)”的循环,大约持续3-4年。这一周期通常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需求增长(上升期/复苏期)、供需平衡(高峰期/繁荣期)、供过于求(衰退期)和库存去化(萧条期/低谷期)。

从2020-2021年的“繁荣期”(疫情带动远程办公、在线娱乐需求,导致芯片短缺,价格暴涨),到2022-2023年的“衰退期”(PC、智能手机需求下降,库存积压,芯片价格回落),再到可能从2024年开始的“复苏期”(AI芯片需求激增,晶圆厂投资回调,供需重新平衡),半导体行业正在经历这一周期性波动。高通此时的裁员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应对行业周期低谷期的调整策略。

高通的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

面对市场挑战,高通正在采取多种策略应对:

成本削减与业务优化是当务之急,裁员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通过减少人员开支,优化组织架构,高通希望提高运营效率,应对收入下滑的压力。

多元化市场布局也是高通的战略方向。高通在中国开展业务已逾20年,其产品和业务已经拓展至可穿戴设备、移动计算、XR、汽车、物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减少对智能手机芯片的过度依赖,开拓新的增长点,可能是高通长期发展的关键。

调整定价策略以应对竞争。面对中国芯片崛起的竞争压力,高通可能在2023年四季度大举降低芯片价格。通过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保持市场份额,应对来自中国芯片厂商的挑战。

加强技术创新保持竞争力。尽管面临裁员,但高通仍需保持在5G、AI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以确保在技术革新中不掉队,并能在市场复苏时抓住机会。

个人观点:高通裁员背后,反映的是全球科技产业格局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正在改变原有的供应链格局;另一方面,智能手机作为消费电子主力产品的增长红利期可能已经过去,行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我认为,高通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周期性的市场波动,更是结构性的产业变革。在“软件定义硬件”和“AI驱动一切”的趋势下,传统的芯片设计商业模式可能需要重新思考。高通需要更加注重与终端应用的深度结合,而不仅仅是提供通用的芯片解决方案。

对于中国芯片产业来说,高通的困境既提供了市场机遇,也提醒我们需要坚持自主创新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随着AI、物联网、智能汽车等新应用领域的发展,半导体行业可能会迎来新的增长周期。那些能够及时调整战略、抓住新机遇的企业,将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