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汽车智能座舱正在播放4K视频,而自动驾驶系统突然需要处理紧急路况时,是否曾担心系统资源冲突或响应延迟?高通骁龙Ride Flex SoC通过单芯片支持数字座舱、ADAS和自动驾驶功能,完美解决了多系统协同的难题。这款芯片不仅实现了硬件层面的深度集成,更通过创新的虚拟化技术确保安全关键型任务与非关键任务隔离运行,让驾乘体验既智能又可靠。
传统汽车电子架构采用分布式域控制器,座舱域、驾驶域、车身域各自独立。这种架构导致硬件资源浪费、系统复杂度高、线缆数量繁多。据行业测算,分布式架构相比集中式架构增加约30%的硬件成本和40%的布线复杂度。
算力利用率低下是另一个痛点。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座舱娱乐系统与驾驶辅助系统对算力的需求存在明显的波峰波谷。研究表明,传统架构下计算资源的平均利用率不足40%,而舱驾一体方案可将整体算力利用率提升30%以上。
成本压力推动架构变革。随着智能汽车价格战加剧,车企迫切需要降低BOM成本。舱驾一体将两个域集成至一个计算单元中,共用硬件资源,减少控制器周边的线束和连接器,从而大幅降低物料成本。
用户体验升级需求日益凸显。消费者期望获得无缝的智能体验,如AR导航、智能语音交互与驾驶辅助功能的深度协同,这些都需要座舱与驾驶域的深度融合支持。
骁龙Ride Flex SoC采用混合关键级架构,能够在单颗芯片上同时运行数字座舱、ADAS和自动驾驶功能。通过硬件虚拟化技术和支持AUTOSAR的实时操作系统,确保不同功能域之间的安全隔离。
安全设计达到行业*高标准。芯片内置ASIL-D级专用安全岛,在硬件架构层面实现隔离、免干扰和服务质量管控功能,确保安全关键型任务始终优先获得资源。
预集成软件栈加速开发进程。芯片预集成经行业验证的Snapdragon Ride视觉软件栈,符合全球新车评价规范要求和欧盟汽车《通用安全法规》,并可向上扩展支持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
能效优化显著提升。采用先进的4nm制程工艺,相比传统多芯片方案功耗降低25%以上,同时支持风冷和被动散热,简化整车热管理设计。
骁龙Ride Flex系列中的SA8775P芯片已成为行业热点。德赛西威基于该芯片打造出行业**面向中阶辅助驾驶领域的舱驾一体方案,支持多屏交互、AR导航等座舱功能,同时实现高速NOA、城区记忆领航等驾驶辅助功能。
航盛电子推出的墨子2.0平台采用SA8775P芯片,实现了全球首创的单芯片级舱驾融合解决方案。该平台通过智能资源调度引擎实现算力毫秒级动态分配,硬件成本降低35%,通信延迟压减至5ms以内,综合功耗降低25%。
在生态合作方面,高通与超过30家中国车企及一级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包括零跑、吉利、奇瑞等品牌。零跑C10和B10车型基于高通平台实现了高速与城市NOA能力,将高阶辅助驾驶功能下探至10万元级车型。
性能指标表现亮眼:支持多达16个4K显示器输出,AI算力达到360TOPS,CPU性能达到660k DMIPS。在端侧大模型运行方面,已实现140亿参数大模型的本地流畅运行,7B模型帧率达到60-72FPS,满足实时交互需求。
高通提供完整的开发套件,包括硬件开发板、软件栈和基于云的流程管理环境。工具链支持在不同系统级SoC之间的迁移,提升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与开发效率。
AI引擎DirectSDK是一套多功能工具链,支持跨硬件平台优化、部署和扩展AI解决方案。支持TensorFlow、PyTorch、ONNX等主流框架,提供模型转换和量化工具。
虚拟化开发环境允许开发者在现有平台上完成算法移植和测试,然后直接迁移至骁龙Ride Flex部署。这降低了堆栈碎片化风险,避免了重复验证带来的周期与预算浪费。
安全认证支持全面。平台通过Mira、TUV Nord和Exida等第三方**认证机构的独立认证,符合ISO26262和IEC61508等**安全标准,为开发者提供可靠的安全基础。
在我看来,舱驾一体化将朝着更深度融合方向发展。未来座舱与驾驶系统将共享更多的传感器数据和计算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境感知和智能交互。
端侧大模型将成为差异化竞争优势。随着70亿和140亿参数大模型在端侧稳定运行,智能汽车将具备更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多模态交互能力,重新定义人车关系。
标准化与开放化是规模化的关键。虽然高通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但行业需要建立更开放的标准和接口,促进不同厂商之间的协作和创新。
安全挑战依然存在。随着功能融合度提高,系统复杂性增加,确保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将面临更大挑战。需要开发更先进的验证方法和工具来应对这些风险。
从产业视角看,成本下探将继续加速。随着技术成熟和规模效应显现,舱驾一体方案将从高端车型快速向主流市场普及,预计到2026年将成为20万元以上车型的标配。
软件定义汽车模式将深化。舱驾一体芯片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了理想的硬件基础,支持通过OTA更新持续优化和升级各项功能,延长车辆的生命周期和价值。
然而,技术挑战不容忽视。在极端场景下,如同时运行大型游戏和复杂驾驶辅助功能时,如何保证系统响应实时性和稳定性仍需进一步优化。
生态建设需要加强。虽然高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具链和开发生态,但需要吸引更多应用开发者和内容提供商参与,丰富智能座舱的应用生态。
Q:骁龙Ride Flex如何保证安全关键型任务的可靠性?
A:通过多层安全机制确保可靠性。在硬件层面,采用隔离域设计和ASIL-D级安全岛;在软件层面,通过虚拟化技术和实时操作系统实现任务隔离;在系统层面,提供冗余和故障安全机制、实时监控与诊断能力。这些措施共同保障了安全关键型任务始终可靠运行。
Q:单芯片方案是否能够满足高性能计算需求?
A:完全能够满足。骁龙Ride Flex采用4nm先进制程,集成高性能CPU、GPU和NPU,提供高达360TOPS的AI算力。通过智能资源调度和异构计算架构,能够根据不同场景需求动态分配计算资源,既保证性能又提高能效。
Q:开发者在迁移到骁龙Ride Flex平台时需要注意什么?
A:需要关注虚拟化适配和安全认证。开发者需要将应用程序适配到虚拟化环境中,确保与其他域的功能隔离。同时,需要遵循功能安全开发流程,利用高通提供的安全认证资料加速产品认证过程。建议充分利用高通提供的开发工具链和参考设计,降低迁移难度。
Q:舱驾一体方案对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有什么影响?
A:将推动架构向集中式演进。舱驾一体方案减少了ECU数量,简化了线束设计,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同时,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了更好的硬件基础,支持通过OTA更新持续优化功能。这种架构变革将显著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系统可靠性。
根据行业预测,到2031年全球舱驾一体域控制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8.8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5%,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