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了杯“无糖”奶茶,就真的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了吗? 别被名字骗了!“无糖”背后可能藏着你想不到的糖分和健康陷阱。这篇指南帮你彻底揭开“无糖”奶茶的真相,让你喝得明白,更喝得健康!
答案可能会让你惊讶:市面上大多数宣称“无糖”的奶茶,其实都含有糖!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的规定,要标注为“无糖”,要求其含糖量不高于0.5克/100克(或100毫升)。然而,现实检测中发现,许多号称“无糖”的奶茶,其含糖量在1.1-5.8克/100毫升之间(以蔗糖计),均不符合**无糖标志规定。甚至有调研显示,所有宣称无糖的样品均检出了糖分,平均糖含量为2.4g/100ml。
核心提示:奶茶的“无糖”通常指的是制作过程中不额外添加糖,但原料本身可能就自带糖分。
如果制作时没加糖,这些甜味是从哪儿来的呢?糖分主要隐藏在以下几个地方:
1.奶茶的基底(茶底):这是*大的“藏糖大户”。许多奶茶店使用的奶精(植脂末),其主要成分就包括葡萄糖浆、乳粉、植物油等。植脂末本身在生产过程中就可能添加了糖浆。
2.各种小料(Toppings):这是另一个主要的糖分来源。
红豆、燕麦粒等小料,为了口感更软糯,通常会经过糖腌渍。
珍珠、芋圆、仙草、西米等,虽然可能不直接泡在糖里,但其本身是由精制淀粉制作而成,属于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终会转化为糖。
3.其他含糖原料:一些预拌的茶汤、风味糖浆、炼乳等,也可能在不知不自觉中带来额外的糖分。
选择了“无糖”选项,并不意味着这杯奶茶就一定是健康的选择。
依然可能高热量:一杯500毫升的“无糖珍珠奶茶”,其热量可能相当于摄入了一碗半的米饭。这热量主要来自于小料和奶茶基底中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可能高脂肪:奶茶中的脂肪含量不容小觑。检测发现,40款奶茶的平均脂肪含量为19.57克,有的“无糖奶茶”脂肪含量甚至超过30克,已超过成人每日推荐摄入脂肪量的1/2。这主要源于植脂末或奶盖中的植物油。
警惕反式脂肪酸:部分使用植脂末的奶茶,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而有检测发现,用植脂末做的奶茶,每300ml中可能含有0.5g到2.7g的反式脂肪酸。
代糖的争议:一些“无糖”奶茶使用代糖(甜味剂) 来提供甜味。虽然代糖热量极低,但其长期安全性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认为代糖可能干扰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代谢综合征风险。当人体摄入代糖,大脑可能会误认为身体摄入了糖分,进而分泌胰岛素。长此以往,人体分泌胰岛素的信号便会日渐迟钝。
如果你实在戒不掉奶茶,又想相对健康一些,可以这样做:
1.优先选择“真”无糖:点单时,明确选择“不另外加糖”或“无糖”选项。这是减少额外添加糖的**步。
2.看清基底,选择鲜奶:尽量选择用鲜牛奶或纯牛奶制作的奶茶,避免使用植脂末(奶精) 的产品。可以询问店家使用的是哪种奶源。
3.谨慎选择和小料:
少加或不加高糖高热量小料,如珍珠、红豆、奶盖、奥利奥等。
如果实在想加,可以选择仙草、爱玉等相对低热量的选项,但一份足矣。
4.关注容量,控制频率:选择小杯,分享快乐,也能减少摄入。不要每天饮用,将其作为偶尔的犒赏。
5.自制健康奶茶:*推荐的方式!自己用纯茶+鲜奶/无糖植物奶(如燕麦奶、杏仁奶) 做基底,甜味可以用少量天然代糖(如赤藓糖醇)或一点点蜂蜜来满足,健康又安心。
咖啡因含量可能很高:奶茶中的茶汤含有咖啡因。检测发现,部分奶茶的咖啡因含量高得惊人,一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可能相当于4杯咖啡或8罐红牛。健康成人单次咖啡因摄入量建议不要超过200mg,否则可能导致心悸、震颤、睡眠紊乱等。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代谢系统尚不完善,且咖啡因影响较大,不建议饮用。
孕妇及哺乳期妈妈:如需饮用市售奶茶需谨慎,因不好判断其咖啡因含量。哺乳期妈妈如果少量饮用,建议喝完后2小时内不要哺乳,并观察宝宝反应。
糖尿病患者:代糖虽不直接升高血糖,但可能影响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
总而言之,奶茶的“无糖”宣称并非**无糖,糖分可能隐藏在奶茶基底(如植脂末)和各种小料中。即使选择了“无糖”选项,也需警惕其可能依然高热量、高脂肪,并含有咖啡因。*健康的方式是自制奶茶,或者在外购买时,选择鲜奶基底、不额外加糖、并谨慎选择小料。记住,白开水才是*健康的饮品。希望你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兼顾健康!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