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台积电竹科F20厂发生工人触电身亡的不幸消息,许多工程管理者心头一紧——承揽商(外包商)的安全管理,始终是大型建设项目中*棘手、*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这起事故中,一名52岁的黄姓工人在进行办公室配电工程时不幸触电,并从高处坠落,虽经紧急送医仍宣告不治。事件直接导致该厂区相关用电作业被勒令停工。这不仅是台积电宝山厂区扩建工程中的又一起安全事故,更再次敲响了警钟:拥有再先进技术的企业,也可能因外包管理漏洞而付出沉重代价。那么,如何才能系统性地管控承揽商安全,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要管好承揽商安全,首先必须跳出“以包代管”的思维误区,建立起甲方主导、责任共担的管理文化。台积电在其安全衛生政策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与供应商、外包商交流合作,共同提升供应链安全卫生绩效”。
资格预审是**道防火墙。在选择承揽商时,不能只看报价和工期,必须将其安全绩效、管理体系、人员资质作为核心审核项。这包括审查其过往的工安记录、是否拥有必要的安全认证、员工是否接受过充分的安全培训并具备相应工种的操作证书。一套严格的资格预审流程,能将安全意识薄弱、管理能力欠缺的承揽商提前挡在门外。
“安全协议”必须成为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签订合同时,就要将安全要求、责任划分、奖惩条款、保险、事故报告流程等白纸黑字地明确下来。特别是要明确约定,甲方安全人员有权随时监督、检查,甚至叫停任何他们认为不安全的作业。
统一的培训与考核是关键衔接点。所有进入厂区的承揽商人员,都必须接受甲方统一的入厂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厂区特定风险、紧急疏散程序、高风险作业规定等。培训后需通过考核,方可获得入场许可。这确保了无论来自哪家承揽商,员工都对现场的基本安全要求有统一认知。
将原则落地,需要一套清晰、可执行的管理流程,覆盖承揽商“进、管、出”的全生命周期。
1.准入与准备阶段:
资质报备与审查:承揽商需提供其营业执照、安全许可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员工工伤保险证明等文件备查。
安全计划提交:承揽商在开工前,必须提交详细的作业安全计划(Job Safety Analysis, JSA),特别是对高风险作业(如本次事故中的配电作业、高处作业、动火作业等),需进行风险辨识,并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
工具设备检查:承揽商带入厂区的工具、设备、车辆,需经过甲方安全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且状态良好,特别是电动工具绝缘完好、高空作业车性能可靠。
2.作业过程监督阶段:
每日工前会议(Toolbox Talk):要求每个承揽商班组在每日开工前,召开简短的安全会议,针对当日任务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作业许可制度:对高风险作业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例如,进行配电作业前,必须办理停电作业许可证,确认已安全断电、验电、挂牌上锁(Lockout/Tagout, LOTO),并做好接地措施后方可作业。此次台积电事故正是在配电作业中发生,凸显了这**程的极端重要性。
甲方现场监督:甲方应配备足够的现场安全工程师,对承揽商作业进行不间断的巡查和监督,重点检查安全措施是否落实、人员行为是否规范。发现违章,立即制止并纠正。
3.绩效评估与改进阶段:
安全绩效记录:建立承揽商安全绩效档案,记录其违章、事故、整改等情况。
定期评估与反馈:定期对承揽商的安全表现进行评估,并召开会议进行反馈。评估结果应与合同续签、未来合作机会直接挂钩。
事故共享与学习:不幸发生事故后,应像此次台积电事故一样,及时公开信息,组织所有相关承揽商进行学习,深入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完善管理流程,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半导体厂房建设环境复杂,涉及大量高电压配电、危险化学品、特殊气体(如氢气) 以及高处作业,需要针对性的安全实践。
高风险作业重点管控:高处作业必须确保脚手架合规、安全带100%系挂;动火作业必须彻底清除周边可燃物、配备合格消防器材;受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监测氧气和有毒气体浓度、配备通风和救援设施。对于配电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停电、验电、挂牌、上锁、接地”五步安全程序,这是用生命换来的规程。
本质安全设计:在工厂设计和设备选型阶段,就优先采用本质安全的方案。例如,优化布局减少高处作业需求,选用安全电压的电动工具,设置完备的漏电保护系统等。
应急准备:确保现场配备足够的急救资源(如台积电F20厂区配有救护人员和驻厂救护车)、消防设施和紧急洗眼站等。并定期组织承揽商参与应急演练,确保每个人都知道发生事故时该如何逃生、如何求救、如何初步处置。
科技赋能: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和有效性。例如,使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确保未经培训的人员无法入场;为高风险作业人员配备智能手环监测其生命体征和位置;利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远程安全监督等。
**视角:安全是价值,而非成本
台积电F20厂的事故警示我们,安全管理的链条强度取决于其*薄弱的一环,而承揽商往往就是那一环。其根本症结在于,部分企业仍将安全投入视为“成本”而非“价值”,尤其在面临进度压力时,安全程序容易被“走捷径”。
真正卓越的工安管理,应追求 “零文化”——零事故、零伤害。这不仅需要严格的流程,更需要建立强大的安全文化,让安全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和责任,无论是甲方员工还是承揽商人员。
从长远看,良好的安全记录本身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能减少因事故导致的工期延误和巨额赔偿(此次停工调查就是直接损失),提升企业声誉和品牌价值,吸引并留住**的员工和合作伙伴。那些在安全上持续投入、严格管理承揽商的企业,*终会在效率、质量和企业社会责任上获得丰厚回报。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