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锁屏专利为何无效 移动终端技术 宣告流程与结果分析

本内容由注册用户李强上传提供 纠错/删除
3人看过

当你使用智能手机的锁屏功能,欣赏着自动切换的精美壁纸时,是否想过这背后可能涉及复杂的专利技术纠纷?这种看似简单的功能,正是华为与小米专利大战的核心战场之一。

华为锁屏专利无效宣告确实揭示了科技巨头间知识产权博弈的复杂性与策略性。2023年,小米对华为名称为"一种锁屏方法及移动终端"的专利(专利号ZL201810188201.7)发起无效宣告请求,这一举动背后蕴含着深层的市场竞争逻辑和法律策略考量。

为什么锁屏技术值得专利保护?

锁屏功能作为移动终端的基础**互界面,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产品差异化。华为的这项专利提供了一种创新的锁屏背景自动切换方法:在锁屏状态下,从移动终端存储的本地图片中调用**图片替换预设锁屏背景,其中**图片可以由用户下载或拍摄得到,或者由服务器根据用户的喜好推送给移动终端。

技术创新点在于实现了锁屏背景的动态变化和个性化。传统锁屏背景通常是静态的,而这项专利通过自动切换机制,使每次点亮屏幕都能呈现新的锁屏背景,显著提升了用户的新鲜感和体验质量。

商业价值不容小觑。在智能手机功能日益同质化的今天,锁屏作为用户与设备交互的**触点,其创新设计能够成为产品的重要卖点。**的锁屏体验甚至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专利布局考虑也很重要。华为拥有庞大的专利组合,截至2021年底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5万余族(超过11万件),锁屏专利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反映了华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全面重视。

专利无效宣告的法律流程

专利无效宣告是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法律程序。当一方认为某项专利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授权条件时,可以向**知识产权局提出无效宣告请求,试图使该专利权自始无效。

口审环节是关键阶段。2023年7月21日,**知识产权局就小米对华为锁屏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进行了口头审理。口审是发明诉讼中的一种方式,无效方和被无效方在法庭上口头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专利有效或无效的理由。

证据交换理由陈述是核心环节。小米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华为的锁屏专利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或实用性,或者存在其他不符合专利授权条件的情形。华为则需要辩护其专利的有效性和创新价值。

审查决定由合议组作出。**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会组成合议组,对无效宣告请求进行审查,并作出维持专利权有效、宣告专利权无效或部分无效的决定。

流程阶段时间节点主要内容参与方
无效请求提出2023年初小米向**知识产权局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小米公司
口审进行2023年7月21日双方口头陈述观点和理由小米、华为
审查决定2023年9月前合议组作出专利是否有效的决定**知识产权局
后续诉讼可选阶段对决定不服可向法院起诉任何一方

双方博弈策略分析

华为和小米的专利策略反映了不同的企业定位和资源优势。华为作为技术**者,拥有强大的专利储备和研发能力。华为2021年发明专利授权量为7630件,排名全国**,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8450亿元人民币。

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曾表示:"华为积极开展专利许可并将以许可收入反哺创新,合理收费是创新的结果而不是目的。创新者获得回报,企业间相互认可知识产权的价值,有助于维护整个产业的创新环境。"

小米作为市场挑战者,采取的是灵活的知识产权策略。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曾坦言:"专利在手机行业的重要性还未被社会公众和普通消费者充分认识到。一部智能手机可能需要二十多万件不同的技术和专利,没有一家公司,甚至没有一个**,能够独立不依靠他人的技术制造出一部智能手机。"

无效宣告的战略价值在于:如果小米能够成功使华为的锁屏专利无效,就可以在产品中自由使用相关技术,无需支付专利许可费用,从而降低成本和避免法律风险。

谈判筹码作用也很重要。即使无效宣告不一定成功,也可以作为专利许可谈判的筹码,迫使专利权人降低许可要求或达成更有利的交叉许可协议。

技术对比与创新性评估

评估华为锁屏专利的创新性需要技术分析。现有技术对比是关键。小米在无效宣告过程中,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华为的锁屏技术在该专利申请日之前已经被公开使用或记载在出版物中,或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技术效果考量也很重要。华为的锁屏专利通过自动切换锁屏背景,提高了锁屏背景的变化性和切换效率,提升了用户对锁屏的新鲜感。这种技术效果是否显著超越现有技术,是判断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产业应用情况提供参考。如果类似技术已经在行业内广泛使用,但实现方式有所不同,需要分析华为专利的具体实现方式是否具有实质性区别和创新价值。

法律标准适用需要专业判断。专利法对发明创造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有明确的标准,需要结合具体技术特征和法律条文进行综合判断。

案件结果与行业影响

华为与小米的专利纠纷*终以和解告终。2023年9月13日,华为和小米宣布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覆盖了包括5G在内的通信技术。

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表示:"华为很高兴与小米公司达成许可。这份许可协议再次体现了行业对华为在通信标准领域所做贡献的认可,也让我们得以加强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投入。"

小米集团战略合作部总经理徐然也表示:"我们很高兴与华为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这充分体现了双方对彼此知识产权的认可和尊重。小米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小米知识产权价值观,尊重知识产权,寻求共赢、长期可持续的知识产权伙伴关系,以知识产权推进技术普惠,让科技惠及更广泛人群。"

行业示范效应显著。作为中国科技行业的两大巨头,华为和小米的专利纠纷解决方式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交叉许可而非长期诉讼解决专利纠纷,有利于企业聚焦创新和市场拓展。

创新环境优化值得关注。企业间相互认可知识产权价值,可以促进高价值标准技术研究的创新形成正循环,提升产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竞争视角下,中国科技企业的专利意识和能力提升,有助于增强全球竞争力。华为和小米都积极在全球布局专利,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知识产权保障。

个人观点:专利博弈的深层逻辑

我认为华为与小米的专利博弈反映了中国科技产业成熟度的提升。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正在发生。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华为和小米的专利纠纷本身就是这种意识提升的表现。

生态竞争超越单一产品竞争。华为和小米都在构建自己的技术生态和专利池,通过交叉许可等方式实现知识共享和价值交换,这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全球化视野必不可少。随着中国科技企业加速**化,专利成为全球市场竞争的关键工具。华为和小米的知识产权策略都体现了对全球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平衡之道是关键挑战。在保护创新和促进技术普及之间需要找到平衡点。合理的专利许可费用和条件既能够激励创新,又能够避免形成技术垄断。

*重要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正如华为和小米*终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协议,中国科技企业需要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提升全球竞争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见解:根据中国专利纠纷解决的发展趋势,到2028年,类似华为与小米这样的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在科技行业的普及率预计将达到70%以上。企业将更加倾向于通过谈判和交叉许可解决专利纠纷,而非漫长的法律诉讼。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专利纠纷的重点领域将从传统的通信技术向AI算法、物联网协议等新兴领域扩展。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的专利储备和谈判能力将决定其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市场地位。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