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艾草,几根菖蒲,红绳一扎,门头一挂——这就是上海人过端午的“仪式感”。但你知道2025年什么时候挂、怎么挂、为什么挂吗?
每年端午节,上海的家家户户门口都会飘起艾草和菖蒲的特殊香气。这不仅仅是延续千年的传统,更蕴含着古人应对夏季疫病的智慧。2025年的端午节是6月8日(农历五月初五),掌握悬挂艾草的正确方式和深刻寓意,能让这个传统习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为家庭带来一份安心与祝福。
悬挂艾草并非随意为之,传统上对时间颇有讲究,为的是取一个“好彩头”。
**清晨悬挂:老一辈的上海人认为,端午节清晨日出之前是悬挂艾草的**时机。此时天地间阳气初升,露水未干,人们相信此时的艾草香气*为浓郁,驱邪避秽的效果也*好。
五月初五必悬挂:无论多忙,端午节当天(五月初五)一定要挂上。民间有“端午不挂艾,招虫又惹害”的说法,虽然带有夸张成分,但体现了人们对这一习俗的重视。
悬挂时长有讲究:艾草通常不是即挂即丢。一般会悬挂数日,待其自然风干枯萎后,有些人还会将其收起,用于日后煮水泡脚或熏蒸,物尽其用。
个人建议: 对于现代忙碌的上班族来说,不必过分拘泥于“日出之前”。在端午节上午或中午前完成悬挂,心意同样到位。关键是这份传承的意识和行动。
挂艾草看似简单,但准备好正确的材料,用对方法,寓意更佳。
1. 准备材料:
你需要准备艾草、菖蒲和一些红绳或红纸。在上海的传统中,通常会将艾草、菖蒲,有时还会加上蒜头,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红纸和红绳的“红”色本身就有辟邪的吉祥寓意。
2. 悬挂位置:
大门两侧或门楣:这是*常见的位置,寓意将不好的东西阻挡在门外,守护全家安康。
窗户或阳台:也可在主要房间的窗外或阳台悬挂少许,起到同样的作用。
厨房:偶尔也有人挂在厨房附近,因艾草有驱除蚊蝇的实效。
3. 悬挂步骤:
1.将艾草和菖蒲整理整齐。
2.用红绳将其捆扎牢固,有时会捆成倒立的形状。
3.将其悬挂或插在大门上方或两侧。
4.悬挂时可在心中默念祈福家人健康平安的话语。
4. 注意事项:
悬挂的艾草菖蒲一定要是新鲜的。
捆扎的绳子*好选用红色,增强喜庆和辟邪的寓意。
悬挂时不必过分纠结朝向,心诚则灵。
悬挂艾草这一习俗能流传千年,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
驱邪避祟的象征意义: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毒月”,容易滋生邪毒。艾草和菖蒲的特殊香气,以及它们剑形的叶片,被赋予了驱除邪气、庇护家宅的象征意义,挂上它们能求个心理安稳。
实实在在的健康守护:艾草和菖蒲含有芳香油,具有杀菌、驱虫、除湿的实际功效。端午时节气温升高,蚊虫滋生,悬挂它们能有效驱赶蚊蝇,净化门口空气,是古人智慧的体现,非常科学。
祈福纳吉的美好愿望:这束艾草也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平安、好运的期盼。悬挂艾草,是开启端午一系列祈福活动的开端。
传统的艾草悬挂也可以变得很有趣,更适合现代家庭。
制作迷你艾草花束:如果觉得传统一束较大,可以制作小巧精致的艾草香束,用漂亮的丝带捆扎,不仅可挂在大门,还可以挂在衣柜、车内或书房,清香提神。
艾草香囊DIY:将干燥的艾叶揉碎,装入布袋中制成香囊,可以随身携带,或放在枕边助眠,驱蚊安神两不误。
亲子手工活动:端午节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动手捆扎艾草,给他们讲述其中的故事和道理,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和亲子互动。
在我看来,悬挂艾草的习俗在今天依然有价值:
它是一种文化身份的认同:在全球化背景下,坚持这样的小习俗,是我们对自身文化根脉的一种温和而坚定的确认。
它是一种生活美学的体现:一束绿意盎然的艾草,为冰冷的现代门廊增添了一抹自然的生机和节日的色彩,装点了生活。
它是一种情感连接的纽带:尤其是对远离家乡的人,闻到艾草香,或许就能勾起对家和童年的温暖回忆。
*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不要忘记顺应自然节律,关爱家人健康,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态度,远比形式本身更重要。
总而言之,关于上海端午挂艾草,它远不止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它融合了古人的智慧、健康的祈愿、文化的传承和家庭的温情。在2025年的端午节,不妨也找一束艾草,用心挂上。它不仅能为你的家门带来一缕清香,更能为你的生活增添一份传统的韵味和安心的守护。愿这份古老的习俗,能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散发芬芳。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爱美糖”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